乐观至上的王蒙

作者: 素祥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12:47 被阅读4次

    1963年,王蒙带着他的妻儿一家四口离开了他生活了多年的北京,踏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从此,王蒙从一个少年得志、前途光明、带有理想主义的青年作家,一个猛子扎到了生活的最底层,被重重地摔在了最坚实的大地上——直到79年离开新疆回北京。

    边疆16年的生活,特别是刚到的几年,他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在伊犁劳动锻炼了整整6年,这段沉入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生活让他深深体验到了常人所无法体验的痛苦和煎熬。有次,外国记者在采访他时脱口而出的问道:“16年的磨难为什么没自杀,为什么没毁灭,为什么没垮掉”等等一连串惊奇的提问。

    面对这样的提问,他总是充满诙谐的说:“因为我是一个乐观派,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面对如此艰难困苦他真的一一走了过来,且让每一段日子都走的从容而精彩,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从北京到新疆的生活落差,曾是他久久不能接受的现实,怎么样才能活下去,是他面临的首要课题。面对区域差异、语言不通、环境突变、工作的面目全非,在那个灵魂被扭曲的年代一家人命运的何去何从的思考让他躁动的心渐渐沉淀了下来。伊犁冬天长,雪大,小半年天寒地冻,人要烧炕取暖,牲畜要吃草过冬,要砍柴割草。他看到牧民们在反复打扮自己家的小院,今天在这里搭一个棚子,明天在那里砌一个炉灶,后天拆掉原有的狗窝,大后天又挖掉果树下的小块菜地改种鲜红的玫瑰花——为的是活得更舒服一点。从此,他深深地领悟到:生活是不可能被政治和革命摧毁的,爱情是不可能摧毁的,文学是不可能摧毁的,世界是不可能摧毁的。

    怀揣着这样的希望和求生的欲望,才让他不顾不切的生存了下来。

    学习王蒙,认识王蒙,读王蒙,除了他身上渊博的知识、洞察生活的悟性、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外,最重要的是从他身上读懂了活着的意义和永不被生活打垮的勇气,还有对生活永远的眷恋和大爱以及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和心态。

    新疆16年的迷茫岁月中,既有“逍遥游”的精神观,更有看不到希望的痛苦和煎熬的无奈,这样的磨难和压力,在他思想心灵上留下的重压和创伤是不言而喻的难以想象。

    他选择了等待,等待的后面是一种尊严,一种信念,一种节操,一种原则、一种大道。等待的同时正是他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这个16年的生活经历,是他痛苦而又逍遥的记忆,在新疆他完成了“换心的手术”,把他从一个文学青年变成了真正的“男人”。

    王蒙的人生观说穿了是重生观和乐观,他的人生哲学是“重生哲学”和“活命哲学”!

    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大智慧者,其实大智慧源于大磨难、大痛苦,是大磨难和大痛苦酝酿了他这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成就了他“不贪,不妒,不疲塌也不浮躁,不尖刻也不软弱”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点。

    他说:活一辈子,连正经的痛苦都没经历过,岂不是白活一回?岂不是枉走人间?

    王蒙用他智慧、幽默、超然、自信、大度、乐观的生存原则为我们开启了一种生存哲学,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不但活出了精彩且把别人的苟且变成了潇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观至上的王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zc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