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里讲到这样一个故事,英雄奥德修斯回家途中曾遇到一个妖怪,这个妖怪有一张床,每个过路的人,它都会抓到这张床上躺一躺。如果这个过路人的身体比床短,它就把过路人拉到跟床一样长;如果比床长,它就把长的部分锯下来。
如果你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不防你用自己直觉想一想,这个妖怪它到底想干什么?妖怪想杀人吗?我想,也许它只是想找个亲密关系。只不过,它头脑中所设想的亲密关系标准应该跟床一样长。
我们当然不会像那个妖怪一样蠢,去做那样的事情,可是你知道吗?我们的头脑里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想法。比如:小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有更懂我们、更爱我们的父母;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成绩;工作了,我们应该进更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为人父母了,我们就觉得子女应该更听我们的话……
如果现实不按我们头脑中的这些假设来运行,我们也恨不得弄一张这样的床,把不符合我们想法的现实改造一番。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应该思维。
应该思维的本质,就是不去认识真实的世界,而是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规则,并在世界不符合我们头脑中的规则时,表现出怨恨、愤怒、焦虑或者沮丧。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的消极情绪背后,都有应该思维的影子。
那么,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什么联系和不同呢?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容忍现实跟我们的愿望不一致。我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懂事,这是我们的愿望,可孩子就有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常有的拖拉,这就是事实。我们都希望自己被人喜欢和尊重,这是我们的愿望。可是你也知道,有时候就是会有人不喜欢你,这就是事实。即使它让你不舒服,你也只能接受了。
事实是不会跟你讨价还价的,你也战胜不了事实。就算你想要改变事实,那也只能在承认事实的基础上想办法。可是,有应该思维的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好像是在跟事实赌气,觉得事实就不应该这样。“必须”和应该思维经常是相伴相生的。而“必须”意味着只能是这个结果。当结果不符合这个预期时,他就会陷入到严重的焦虑当中。
愿望和应该思维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是愿望的主人,我们支配着我们的愿望。可是当我们陷入应该思维的时候,应该思维好像变成了支配我们的主人,我们只能服从于应该思维背后的规则,这样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自主性。
有时候,越是认识到有些路走不通,你越会去找别的路。越是接受现实,你越能利用现实,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在焦虑、抑郁和愤怒中,跟现实怄气。
而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得接受,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你来设计的,宇宙根本不理会你的喜怒哀乐,世界有时候就是有很多不公平,人生就是有很多苦难和不如意。
如果你一直放不下头脑中关于世界的设想,就像一个孩子不能放下对童话世界的执念,你的脑子里就一直会有很多“这个世界应该如此”的图景,而当现实不符合这个图景时,你的心里就会生出忧郁、愤恨和沮丧这些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最初来源于你对这个世界过于乐观的想象,现在又变成了你对世界悲观的理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今后如果我们处于失望,焦虑,不安等消极负面情绪时,不妨提醒自己,你是否盯着现实,用“应该思维”来看待事情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没有事应该对你怎样。请你放下对事物的执念,不要盯着现实与“应该”的裂痕,沉浸在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当中,试着多看一眼这个世界中美好的东西,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型,人生道路你会越走越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