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个体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即便我们想要体会孤独也需要他人的存在。例如,被周围的人、社会关系和组织疏远。你孤身独处时,也会想到海岸对面那个人,才会感觉孤独。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面的核心观点之一。
人际关系的烦恼来源之一,与他人的竞争
一旦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假设你对周围的人都有竞争意识,例如,你看到A君考上名牌大学,B君进了名牌企业,C君找了一个漂亮的男朋友……与之对比,而自己却是这样子。
你就会自动把他人列为胜者,自己归类败者。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所以,当你看到朋友过得幸福时,不是想要真心的祝福,而是心生嫉妒或者非常焦躁。
如何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呢?——把人人看成你的伙伴。如果你能体会到“人人都是你的伙伴”,你对世界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少了很多猜忌,当朋友陷入困难时你也会随时伸出援助。
大一大二时,我成绩很好。复习总是一个人偷偷地进行,别人问我:“哎,你复习得怎么样了啊?”,我就说:“我觉得好难哦,都不知道怎么复习”,其实我已经复习完第三遍了。
当她们问我要复习资料时,我也纠结,凭什么我要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给你,让你去得高分。
那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我把我们班同学都看成了竞争对手。觉得如果她们复习的好,我就没机会拿奖学金了。
这就是当你看到朋友过得很幸福时,不是想要真心的祝福,而是心生嫉妒或者非常焦躁。
看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有了变化。上次我们班开卷考,坐在我前面的女生看我试卷,我第一反应就是想挡住试卷。但是我随即反应过来,听到心里面有个声音:“记住,你是学过阿德勒心理学的人。”
一秒钟,如闪电般,心里的焦躁被按捺下去,还问她要抄哪里,告诉她答案在哪一页。当下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好像某个管道被打通了似的。
虽然这个例子不是很正面,但确实说明了当你把人人看成你的伙伴时,你伸出援助的速度不是快一点半点。而受到你援助的那个人也会因为你的速度而感受到你的真诚,下次你也会把他当伙伴。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开心,就是因为老把别人当敌人,觉得这世界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从来没想过双赢。要知道,当你身边的朋友足够优秀的时候,你也差不到哪儿去。(双赢思维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习惯之一,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人际关系烦恼的第二个来源——寻求他人的认可
为什么寻求他人的认可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烦恼呢?还是拿我自己举例,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被调剂到现在这个专业的,而且我并不适合从事本专业。
大一和大二都有转专业的机会,但是我没有转。因为当时成绩好,放不下奖学金。
后来我问自己为什么放不下呢?原来我想通过拿奖学金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当时的我看来,拿到奖学金,爸妈会因此骄傲,朋友会因此羡慕。这些都是在寻求别人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拿到奖学金后还是不开心。
当我确定自己的热爱是写作和阅读,并且加入现在这家公司创业,我爸妈是反对的。
甚至说,如果大学毕业之前没有考到教师资格证,就不让我进家门。即便如此,我依旧选择现在这条路。
这些决策的背后我没有顾及是否需要别人的认可。我只知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是满足的,开心的。别人怎么看,我真的管不着,也不想再管。
我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那么如何做到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呢?书中给出的方法是,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再回到我刚刚那个例子,其实我的父母就是在干涉我的课题。如何选择人生是我的课题,他们能做的应该是在了解我干什么的基础上对我加以守护和支持,而不是命令我该怎么做。
如果他们没有弄明白这一点,就会想“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都是为了她好啊”,然后气坏自己的身体。如果我没有弄明白这一点,我就会在他们的干涉之下考教师资格证,考研,可想而知,当我按照他们的路数走完全程,就会后悔当初怎么没有自己做主。
再举一个例子,以前有男孩子追我,对我好,我又不答应人家,会觉得很内疚,然后苦口婆心地跟他说,麻烦你不要再对我好了,不要再喜欢我了。
但其实这也是自找麻烦。他喜不喜欢你,对你好不好,决定什么时候追你,什么时候放弃追你都是他的课题,你为什么要去干涉呢?至于你对他什么感觉又是你的课题,他也干涉不了。
所以,现在有男孩子追我,我再也不会傻不拉几地去跟对方说:“拜托拜托,不要再喜欢我了。”而是接受并观察对方对我的好。
在这个过程中,你既满足了对方愿意为你付出的使命感,又不会为难自己,客观冷静地对待这件事,不急于拒绝或接受,看对方是否值得获得自己同样的喜欢。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弄清楚这是谁的课题,既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人际烦恼。
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之类的事情根本不可能。要想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就必须面对人际关系,因而要做好被人讨厌的准备,也就是自由。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这就是自由,也是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