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680803/a66c212bb82d9e87.jpg)
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屈原这个IP也火了。
除了他是投江者,写过《离骚》的文学巨匠。现在文人都称自己为骚人的原因就是这个本《离骚》
那么我们要想想:屈原为什么能成为文学巨匠?我说:
其实都与刻意练习有关。
与古代不同,在现代,许多人都相信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其实并不是一个理论,不过是心理学界给它的一个概念化模型罢了。
为什么说它只是个概念化模型呢?想想我们从小学读到高考那时,为什么我们那么努力,却还不是专家?为什么人人都那么努力,还是有那么多学渣?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你只要重复一个炼成一样东西,那么一万小时后,你就会达到炉火纯青地步。
再想想:我们从小学到高考,共花费12年,1年365天,一天学习至少9小时。
12×365×9=39420
三万九千四百二十小时啊!为什么我们认真听了课,成绩却毫无起步;为什么人人都认真听课,然而学堂却是量产学渣。
其实真相是:
一万小时理论必须建立在刻意练习/学习的基础上,你才能成为专家。
对于这个真相可能很多人会质疑,但我们回忆回忆以前或者瞄瞄你现在周围那些“学霸”。你会发现:成为学霸有三种途径:
1.天赋
2.方法
3.极度努力
这三种途径,天赋是给李白们用的(懂梗?)而极度努力是给挤时间到精尽人亡的用的。
相比以上两个,你会发现:我们不是天才不是狂人,所以方法才是最最适合我们普通人的。
而我们这里面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刻意练习?
1.明确的目标
苹果曾经将创始人——乔布斯解雇。
而后过了n年,苹果公司快要破产之时,邀请乔布斯回来,重新成为CEO。
乔布斯回来第一个计划就是——将现在做的五个生产线关闭,只留下一个。也就是说只专注一件商品。
乔布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的答案是:明确的进攻这个目标产品,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boss级别产品,无人可以憾动;而你要同时生产六个产品,意味着你的六个产品,很难成为boss级别产品,也就只能拼命跟别人竞争。
苹果公司明确了目标,最终进那个方向——给打通了,那个方向就是手机端。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你只要重复一个炼成一样东西,那么一万小时后,你就会达到炉火纯青地步。
但在苹果公司中,它能成功,是因为他用了刻意练习其中一个方法:明确的目标。
拿前面学生的例子来做比较。
作为学生的我们,按照一万小时理论,应该已经成才了,为什么我们还是学渣呢?
如果你是成绩比较差的,回忆一下以前,你会发现: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学习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处,也没有未来的一个明确目标,简单来说:为了学习而学习。
如同一个练习音乐的人,我们听歌是为了听歌,而他们听歌早就定了个目标,所以他们听歌不是为了听歌。
对于我而言,我读书就定了个明确的目标,100天要看33本书,那么也就是3天一本书,很多人可能只是止步于此不再分析,但我会继续明确下去,要知道:越明确,会让你的任务推进越快。3天一本书,我要设计时间给它,我用的方法是 大块时间+碎片时间。
因为要考虑碎片时间,我选择的是手机看电子书。
而时间规划上
1.3:30~4:30
看至少三分之一内容,并对有感触或者重要点划重点线(一小时)
2.7:40~7:55
去听课时间,看至少20页内容(15分钟)
这个是一天的时间规划,而其他时间要用来写文章与收集素材。
对于刻意练习来说:明确具体的目标能让人朝着那个目标持续前进。
2.反馈
相对前面的目标而言,反馈是第二点,也是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一点。
对于反馈的概念,我们打个比方,一个天天熬夜的人,不到出点病,是不会知道熬夜到底有多伤身体。
同理,那些吸烟者也一样,不到肺炎出现,他们是不会放弃的。
上面两种都是很迟的反馈,导致他们都死亡。很迟的反馈用一句话总结::不见棺材不掉泪
所以没有反馈,也就不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也就不会进步。就像我们读书时候,刚刚写完题,就要对一遍答案,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这就是寻找反馈,让你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
发现错误才能够修正。这是反馈的真谛。也是为什么许多作者,喜欢简书……其他自媒体平台呢?而放弃去投稿杂志、公众号?
稿费虽然值得一看,但你会发现,去杂志投稿,没有反馈!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文章该怎么进步,该怎么改错。
没有反馈你的写作水平会停滞不前,那么你到了最后也不可能成功,什么小名人都谈不上,最多就是给杂志提供稿件的写手罢了。
当然,反馈不只让你看到改错的地分,并去改正。第二点是激励你前进。
你努力去健身一个月,发现自己肌肉居然长了,那么你必定会更加努力。而每个公司工作也是很看重用户反馈,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每次我们写作者写完文章都会求评论,除了是为了让文章刷火,第二个就是反馈了,如果读者喜欢,我很高兴,更加努力,如果不喜欢,看看什么原因,下次就改。
万科是王石创办的公司。开始并不是房地产公司,而是多面手,家居、日常用品、饮料他都会做,只要你说得上名字的行业,他都能做到。每个月都是小反馈它没有注意到。
过了一段时间,王石一检查……猛然发现自己的营销数量削减了一半,马上反应过来,切断其他方面的生产线,专注房地产行业。
回到前面的熬夜的人、吸烟的人、投稿给杂志的人、健身的人、王石。我们可以总结一句话:反馈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也可以激励你前进。
3.走出舒服区
其实第三点与第二点是链接的。在第二点中,我讲了熬夜的人、吸烟的人、投稿给杂志的人、健身的人、王石。
这些人中,熬夜的人、吸烟的人都是很爽的,而健身的人,每天都要非常累。
我们人都是一样,趋于平衡,想要平庸。所以也就喜欢上了舒服。但人家健身到累趴下的人能成功,便说明舒服是给那些不想成功的人要的。
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这样,明明自己成绩很差,却以为自己吊吊的,天天想着:“等我努力起来,绝对超过一个个学霸。”这就是典型的陷入舒服区。
后唐主李煜也如此,生活太安逸,连努力都不想努力了,就是没有走出舒服区。
为什么古人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只要在忧患的时候你才会努力而安乐时变加入舒服区,决定放弃。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的预言必定成功,就是这个原因。而九成成功人士,家庭是富裕的,只能是中产。
同理,用在职场上,陷入舒服区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当上部门经理,你陷入了舒服区,骄傲自满几下,不久,你就可能落位了。
而破解这个舒服区就有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不好过。所谓别人让你不好过是上天在锻炼你,而你自己让你自己不好过就是……要逆袭的节奏。
我有一个朋友,为了让自己不好过,1.早上起床看书2.晚上00睡觉3.在图书馆住上了4.为了看书逃课……
人家让自己不好过了一段时间,但是人家现在便得非常厉害的……怎么厉害了?看书让他能够出口成章,他骂你你都听不懂他在骂你。
总结前面的:要想走出舒服区,就要让自己不好过。
4.刻意去做
这点,我们不用什么生活例子去讲,用科学去讲——
化学说:任何东西都会自发性地趋向无序性
物理说:宇宙间的总是由高能至低能。
生物说:一片被遗弃的草地本是有秩序的,但经历一段时间次生演替,就乱草杂生
同理,我们人也一样,如果你不刻意去做某件事情,就会慢慢的荒废掉。关键是即使做了,你不刻意去想某些要提高的方面,也很难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曾经我看文章,我就是扫一遍,用的时间不多不少。后来我发现要想文章写的好,要去学习文章结构、文章金句。
现在我看一篇励志文,一般用的时间与当初看的时候相差不大,但我能够看完文章后立即写出它的金句、文章结构。
这个我是我没有想到的,一直觉得这样的做会非常浪费时间,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而不是我一个人自说自话,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一个实验,
第一次:大声朗读21个英语单词,这次什么都不要想
第二次,大声朗读21个英语单词,这次你读过去的时候,努力去记忆这些单词。
现在要你把21个单词拼出来,你会发现第二次练习比第一次练习记忆的单词更多。
以上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刻意去做某事,比无意识去做某事,能够得到更多。
总结:
我说了那么多……其实并没有扯到屈原,屈原是我用来应景的。
不过应景归应景,这篇纯干货。如果你尝试刻意练习一段时间,你真的会发现自己会改变。
至于怎么去做,就是上面的四步曲:1.明确的目标,2.运用好反馈3.走出舒服区4.刻意去做。
你这样做了,虽然不会让你一下就成功,但至少也能比不这样,收获更多。
不过大家应该这样做,毕竟哈佛大学也说:
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往期好文:
每一位孤独写作者,终将迎来金色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