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件事情让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宇轩的妈妈在群里质问我,为什么上课时间又改成了1小时?之前说好的45分钟。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心虚的,因为班主任开的1小时,我抱有侥幸心理,看家长和孩子没有反对,就没有改时间,结果因小失大,家长认为我故意改成1小时,所以决定一周只上两节课。
一开始,我决定加家长微信,说清楚这件事,并跟家长道歉,但是家长并没有同意我的好友申请。于是,我只好加了课程顾问,向她表达了我的愧疚之情。家长既不想加我,听我的解释,也没有要求换老师,也许是觉得我这个老师还不错?
一下午,我都在懊恼自己为何如此贪心,结果因小失大。
晚上的时候,忽然觉得这是好事,它能帮助我反思自己的初心,究竟是不是真的为孩子好。因为家长的意思是针对孩子的薄弱点进行讲解,进度可以快些。她这么说,明显是觉得我上课在故意拖时间,所以减少了上课时间。于是,我上课的时候,不自觉地加快了进度,不再那么细致。可是,当初第一节课,妈妈也是希望孩子弄懂之后再继续往下进行的,现在却又嫌进度太慢了。
今天上课,我感受到旁边有人,于是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讲解明显生动有趣,联想到的知识点和单词也很多,讲课质量明显高多了。上完课就一个感觉,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果经常保持这样的状态,即使旁边没有人,也这样要求自己,那么是不是会进步很多,孩子也会觉得课堂有趣得多?
如果没有这次事件,我不会反思自己的初心,也不会因为得罪了家长,和顾及旁边有人,进而进行高质量的讲课。有时候,看似是坏事的事情,也许是为了不让事情变得无法挽回前的警示。如果没有这些提示,等到无可救药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很多的进步也是在这些事件中不断进步的,不然在安逸无危险的环境久了,人就放松了,也不会进步了。
我一直耿耿于怀,主要还是因为课少了,相对应的工资就少了。可是仔细算了一下,一周少了5节课,也就是3.75小时,按照80一小时的工资来算,就是一周少了300块钱。这么算下来,并没有多大的事情。在没有算账之前,盲目地觉得损失巨大,这是非理性的表现。
今天下午在想,有些人注定是不同频的。这样多事的家长,她只看到了我想多上课,却不想想孩子能得到什么。多上课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坏处。从另一方面来说,少上课,这也算是孩子的损失。
一波几折,想法在不断的变化。还是心里不够有底气,不觉得自己足够好,害怕得不到家长的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