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所喜爱的
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作者: 豆包小米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22:13 被阅读20次

    因为本文比较长,所以列了个目录,让大家有个底  

    第一部分:简单办法提升十倍记忆效率  

    第二部分:让记忆永恒  

    第三部分:用最强大的记忆通道学习语言  

    第四部分:为什么记忆力对理科学习生死攸关?  

    第五部分:怎样提升技能,智力,以及提升的极限  

    第一部分:简单办法提升十倍记忆效率  一个人如果记忆力极强,一般学习成绩都差不了,特别是在文科科目上,高强记忆力简直是大杀器,大学里学医的学生物的同学掌握了这方法也同样如此。事实上记忆力对理科学习也极为重要,这点在后面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记忆方法及其神经科学原理。  

    具体方法:   

    背单词时,每个单词背5遍上以,再背下一个单词(一般人都是每个单词背一次,一溜地背下来。这两种方法的效率起码相差6倍)。遇上超长的光是音节就有五六个以上的单词,把它划分为几段再一段段背,各段背熟了再连在一起背。  

    背古文时,简单易背的分句不用说,遇到稍难点的分句,就读它5遍上以,再往下背。遇到背诵时老是想不起下一句的情况,先把记忆中断的地方前后两分句分别背熟练,再把两个分句连在一起背熟练。  

    背数学公式时,把它的结构(如有几项,是否分式,分子分母各有几项)的信息提取出来,再把这些信息分成一小单元一小单元的背熟练,然后再背各个小项的内容。用这种方法,就算要记忆统计学那些吓死人的公式也容易得很。用来学习微积分,那酸爽简直不敢相信。  

    总结起来就是:把你需要记忆的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小单元(每个单元含有的信息单位绝对不能超过9个,尽量不超过5个),然后每个小单元重复记忆5次以上,再记忆下一个小单元。 

     原理:  

    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颁给了埃里克•坎德尔(Eric Richard Kandel),其获奖成果就是揭开了人类记忆的机制。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搜索他的著作《追寻记忆的痕迹》来看看。对一般人来说,他揭示的机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足够短的时间里重复5次,duang,记忆生成了!  

    由于人类的工作记忆(临时存储信息的机制)容量极小,只有7±2个信息单位,也就是说,工作记忆最长的人也只能一次把9个单位的信息输入意识,几乎是每摄入一段新的信息,就需要把旧的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抹去。所以,背东西时一溜地背下去,没有任何一段信息能在有效的时间里重复5次,所以记忆效率极差,而用我创造的5次重复法,记忆一过性生成,效率自然就神奇地提升了。至于为什么上面论述时要说“5次以上”?因为有一些内容比较古怪拗口,比如拗口的古文,或者发音古怪的单词,重复5次你都未必能把它读顺畅,每次读起来都不相同,自然要多读几次,读顺畅了才能重复。

    第二部分:让记忆永恒  

    学习的最佳效果莫过于过目不忘。我提供不了过目不忘的办法,但近似的办法还是有的。只是要用好这种法办,下面的神经科学内容虽然难了点,但还是很有必要看的。  

    记忆是以突触作为物质载体的。突触每通过一次电信号,意味着它承载的记忆被利用一次。突触通过电信号的强弱反映了对应的记忆的牢固程度以及提取的难易程度。其强弱是由突触后结构里的一种叫做突触后致密层(postsynaptic density,PSD)的结构决定的。PSD越厚,电信号越容易通过,记忆越牢固,提取越容易。但是,PSD并非一种长期结构,相反它每秒钟都在被酶分解,如果没有补充,很快就会被分解消失掉,它没有了突触也没有了,相应的记忆就消失了。记忆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每当有电信号通过突触,突触后结构就会触发相应的基因表达,制造出新的结构物质去补充PSD。从这个角度来说,遗忘才是永恒的,记忆都是短暂的。  

    但是,为什么有些记忆很长时间里根本没有重温过,却能轻易回忆起来?比如,某人童年时被眼镜蛇咬过,不久移居城市,一辈子都没再见过蛇,没回想过童年时被蛇咬的经历,却能在七八十岁时完整地把当年的情景回忆起来?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活动,每一秒钟都有大量的记忆被读取,只不过这些大脑活动并没有报告给意识,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读取了这些记忆。有心理学著作说人类的大脑活动只有2%报告给意识。我认为,按事件数计算,这个比例应该比较接近事实,但按信息的字节数计算,这个比例连百亿分之一都没有。而记忆是否被读取,是跟后面的比例相关的。所以,虽然我们每天想起的事件很少,但我们读取的记忆却是海量的。  

    所以,虽然所有的知识都必须时时“复习”才能不忘记,但这种复习并不要求我们专门安排时间精力去做,只要方法对头,我们睡觉时都能复习。下面就谈怎样才能让学习到的知识每分每秒都被复习。  

    前面已经谈到,每当有电信号通过突触,突触后结构就会触发相应的基因表达,制造出新的结构物质去补充PSD。所以,一份记忆能时时被“复习”的关键,在于承载它的突触要经常被电信号通过。  

    突触通过整合上游神经元发放的电信号来决定是否让其通过,当整合到的上游电信号强度超过阈值,突触后结构就会发放动作电位,也就是放电了,于是PSD得到补充,记忆得到巩固。而突触所能整合的电信号强弱直接取决于它上游有多少个神经元。如果它上游的神经元很少,那么它别指望能整合到引发动作电位的电信号了,很快这个突触就会消失。反之,如果它跟大量的上游神经元相接,它会可以每时每刻都接收到大量电信号,时时都在放电,于是它永远不会消失。相应地,它承载的记忆永恒了,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  (神经信号有两种,一种是兴奋性的,引发下游神经元放电,另一种是抑制性的,抑制下游神经元放电。因学习仅涉及兴奋性神经信号,为了减少读者们的阅读难度,上面只描述兴奋性放电。同样学习神经科学的道友们,别来挑刺)  

    读到这里,相信有不少读者还在发蒙。下面的就是具体方法了,很好懂的。  

    给你一组随机组合的数字,不管你背得多少熟练,用不了多久它就会被忘记掉。因为它没有意义,不跟任何其它记忆相关联。也就是说,承载它的突触没有上游神经元,接不到足够的电信号,很快就被酶分解掉了。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会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关联记忆法吗?很多谈学习的书里都提到过,问题是谁有那么多时间去把每个学习到的知识点关联到别的东西上去啊,所以它就是个然并卵。  

    然而,知道了规律,方法什么的还是很容易创造出来的。下面以我的两个学习实践来谈一谈。  

    一是关于学习英语的。我是毕业多年后才决定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的。我学英语,是找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方面(生物学医学)的资料,特别是论文,整篇地背诵,以每一句都能在看到开头就顺利背出来为限。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它的中文意思都是自己知识记忆网络的一部分,所以新增加的内容都直接附着到已有的记忆网络上了,一旦形成就牢牢记住。当这些专业内容的英语学习到一定水平时,我的语感变得相当强了,记住的词根也多了,再学习其它方面的英语内容时,感觉变得非常容易。  

    二是关于学习五笔打字的。当初刚刚开始学习五笔打字,一看那一百四十多个字根要记,我的懒癌就发作了,不是直接扑上去记,而是开始琢磨方法。很快,我就把其中规律性很强的九十多个字根单独提出来,因为规律性强,只花了半个小时左右就记住了,然后以记住的字根为空间坐标,再去记其它字根,总共花了三个小时左右就全部记住了。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提炼出方法要点:选择学习材料上,要选择跟自己已经很熟悉的内容相关联的内容做开头。如果要学习一个全新的跟自己的已有记忆完全无关联的内容,就以其中最容易或者最有规律的那部分作为开头,先开辟了滩头阵地,再以滩头阵地为根基,把新增内容附着上去。

    还有个经验应该对读者很有帮助。我从高中开始就接触神经科学方面的内容,看了不少著作和文章,但都很碎片化,总是学了感觉没学到什么一样。后来看了坎德尔的《追寻记忆的痕迹》。这是一本自传体的书,以作者从童年开始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二十世纪的神经科学发展。看了这本书,我忽然就有了顿悟的感觉,所有学过的神经科学内容就串起来了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后再学习新的内容,感觉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  

    还有,记忆历史内容时,感觉记那些东西很吃力,但如果看过一本以某时期为背景的很好看的历史小说,往后再要记那段历史时期的内容时,往往变得非常容易。  

    这些事例都说明,有没有一个现成的知识网络让你去粘附新学知识,对学习的难易有决定性的影响。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批网络游戏《王者荣耀》,说它乱用历史名人的名字,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我认为是白担心了。相反它提供了记忆粘附的网络,有利于学习历史。游戏跟历史差别太大,完全不会造成记忆混淆。  

    美国的学校教材很善于讲故事,每个学科的教材都把本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我觉得这方面中国的教育部门应该学习,虽然美国的教材出版商这么做未必是出于什么好心(美国的教材非常贵,而故事多了页码就多了,方便他们出高价)。  

    对于还在学校读书的学生,这一部分内容好像没什么用啊?事实上还是很有用的。我考四级六级之前,都是找一些短文猛背一通,就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串上了一截,然后就轻松考过了。所以,背课外资料对学生党们也是很有用的。还有,无论中学还是大学,把课文背到看到每句的开头就能背下整个句子的程度非常有用。  

    总结这部分的要点就是:学什么都要先找出跟自己熟悉的内容相关联的先学,有故事的先把故事看了,啥都没有的就找有规律的容易的先学。要学就学有完整结构的,别学破碎的。

    第三部分:用最强大的记忆通道学习语言  

    人类的语言记忆是分开存储的,音响印象(语音)存储在一个脑区,语义存储在另一脑区。语义是我们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但语音却是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了。人类大脑在2周岁之前把自己曾经听到的有区分意义的响声存储起来,一过了2周岁,就不再存储新的有区分意义的响声。所以,想要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强,2周岁之前一定要让他/她听各种各样的语言,那样等其长大,语言学习能力就强。  

    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过了2周岁的人,这条规律是不是没有意义?  

    有的,它告诉我们,通过语音学习语言,首先你就省下了一半的记忆任务。其次,由于语音记忆在我们婴儿时期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通过语音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把新的记忆粘附到现成的强大的记忆网络上,非常容易生成记忆并且形成永久记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观察到,凡是学会了音标,利用音标来记忆单词的人,不管其智力水平是高是低,英语成绩都很好。可以说,学会了音标,学习英语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所以,任何还有必要学习英语的人,如果你还未学会音标,快快把你的单词语法神马的扔一边,先集中力量把音标学会了。花上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就能学会一半英语,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下了决心?  

    所以,疯狂英语是有道理的,当它配上我创造的5次重复法,英语就不难学了,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材料来疯狂地读,再说它难就完全没道理了。

    第四部分:为什么记忆力对理科学习生死攸关?  

    从小到大,我听到的说法都是:理科学习重理解,记忆不重要,学习理科时背公式背定理背这背哪是很笨的做法。一直到学习神经科学有所收获之前,我都相信这种说法,也被它害得很惨:小学初中我参加数学竞赛获奖不少,但到了高中数学竟然只比平均水平高那么一点点,而我的高中时物理化学成绩还是顶尖的。每次做数学试卷,总是有很多公式不记得,特别是三角函数公式,只好在考场上把公式推导出来,所以每次数学考试我都做不完试卷。这严重影响了我的高考成绩。  

    要明白记忆对理科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理解”。理解,其实是我们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释新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新遇到的情景,状况。这里有两点要说明:一是已有知识和经验是理解的前提,脑子里空白一片,怎么能理解,那时看到什么都是神迹,只剩下膜拜了;二是在我们理解的过程中,新旧知识互相渗透粘连,不单容易生成永久记忆,并且因为新知识是被从多方位多角度解读过,存储的方式非常有逻辑性,容易被提取,这就是理科要重视理解的原因。  

    为什么有些人的数学成绩好,有些人的数学成绩差?这是因为,数学相关的记忆跟别的记忆是不同的,它们的存储形式不同。有些人这方面的记忆力很好,对一些公式,公式变形过程等等看过一次就牢牢记住了,他们遇到相关情景一下子就能列出公式,看到等式一下子就能知道它怎么变形转换成基本公式,所以他们数学成绩好,做题又快又准确。而另一些人这方面的记忆力差,连公式都记不住,别说千变万化的变形转换了,所以数学差。

    围棋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因为他们计算棋步速度快吗?根本不是,据某高手(多年前看到的,现在不记得是谁了,懒得去查)透露,他们记忆棋步对战局的影响很容易,他们记住了非常多的棋步,一看棋局就知道下一步可能走的棋步有什么后果。  有种说法,操作过一万次可以成为专业人士,十万次可以成为高手。这种说法背后的机制是: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再加上人类天生就有超强的模糊处理能力,这就是高手之所以是高手的原因。  

    那么,如果自己天生在理科记忆方面比较差,是不是就必须认命了?当然不是。一方面,用我上面提到的记忆方法(分析特征,分步总结,5次重复)可以极大提高记忆效率,另一方面,强化记忆训练是可以提高记忆能力的,《超强大脑》的选手并不是天生就有他们上节目时那种表现的,他们也是经过训练才达到那样的高度的。这就让自己不至于比高手落下太多。当然了,这种后天努力毕竟只能补上短板,让自己可以掌握足够用的数学知识。而人生需要的是以自己的长处来寻求发展,数学记忆差的人,你提高再多,也别指望成为数学家。

    第五部分:怎样提升智力,以及提升的极限  

    人的某些方面的能力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提高的,并且是极大的提高。那些做了几十年的炉前工的老师傅,可以凭肉眼分辨出四十几种蓝色,随便扫一眼炉火的颜色便可以相当准确地说出炉火的温度;而出色的钢琴家,其大脑里负责手指感觉的脑区(在中央后回)的大小相对普通人的来说增大到五倍左右。所以,如果一个人身无一技之长,那肯定是因为懒惰,没别人理由。  

    但是,后天的训练虽可极大提高某方面的能力,但我们也不应该随便选一方面就训练。因为人的天赋是非常重要的,各人拥有潜能的方向不同,我们应该选择自己有潜力的方向来努力。如果我们选择自己最不擅长的方向努力,我们永远成不了顶尖人才,永远只能被命运蹂躏。例如,虽然我现在的数学记忆力提高了不少,但跟我认识的数学尖子还有巨大的差距,如果我蒙头去学数学,甚至都没办法达到靠其谋生的水平,更别说成为出色的人才了。但在生理学,特别是生理学的某些方面,我却是非常出色的。  

    怎样找到自己最有潜能的方向?首先是兴趣,自己有兴趣的肯定是有潜能的,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的兴趣,就要努力去尝试。当然,寻找潜能,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但不方便在这里说。我后面要说一说科学评价标准。要把科学评价标准说完了才能说那个方法。

    单个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极大提高,那么训练可以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呢?下面先从一种新技术说起。  

    这种新技术叫做经颅电刺激仪,也有经颅磁刺激仪。经颅电刺激仪本质上就是一个有很多电极的头盔,接通电源可以发放电刺激,电刺激的参数,例如电压,频率等可以调节。英国科学家发明了这种东西,本意是想看看是不是可以通过电刺激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智力。实验表明,在适当的参数下,经颅电刺激仪可以极大提高受试者的数学能力。可惜的是,这种能力提升不能持久,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就恢复原样了。现在这种仪器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另一个是用来玩游戏。把电极的位置设置到躯体运动区相对应的位置,戴着这种头盔能极大提高游戏玩家的反应速度,所以,它是一种“外挂”。

    根据我前面的论述,童鞋们可以知道,大脑中的通道一旦开通了并拥有大量上游神经元,只要保持适当的脑活动水平,它就可以永远存在。  

    人工电场在自然界是一种逆天的存在。比如说,金属活动性表中排在铜之后的金属都不会跟普通的酸(没有氧化性)自发发生反应。但不管多么“死皮赖脸”的金属,比如白金,在人工电场下说电离就电离了。相比人类大脑自行发放的电信号,人工电信号可以设置得更有效率,更持久。所以,通过电刺激开通的大脑通路,照理来说应该不会关闭的。如果它关闭了,那肯定是这种通道的开通危及了基因组的安全,基因组通过调整基因表达的形式强行把这些通道关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gn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