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非彼书。
上学时要背书,背诵的是课本,公式,定义定理,口诀。。。是为了应付考试。
工作了,还得要背书,这里的书是指数据,流量,成本,销量,月报,年报,同比,环比。。。通俗的讲为了工作为了生活。
如果管理者对数据不敏感,是很难背诵下来的,只能靠着笔或者手机记录了。当然,数据若是亲自加工处理,不需背诵已经了然如心。
记得有次项目例会上。老板听完各负责人进度汇报后,他需对部分工作中的节点做出决策与判断。众所周知,在大数据时代,作任何的决策与决定都需要大量数据做支撑,拍板前,老板问:“小王,N5与N6 成本差多少?是哪些关键物料有差别?”
小王假装清了清嗓门,给措手不及的提问缓冲一下思考时间:“呃,咳咳。。。我要去查一下,不记得了。”
老板无波无浪,沉默未语:“……”
过了会儿,老板又转过头问:老张,n6订单的MCU入库多少K了?
老张:“应该都差不多到齐了。”
“昨天出货多少?”老板继续盘问。
“嗯。。嗯。。不记得了,要回头看一下.”老张有点尴尬的回复。
“新款机器一天产能多少?”老板再次问。
“这个。。。嗯,我问下pie毛师傅。”老张声音越来越小了。
“那你知道哪些,怎么就一问三不知呢,”领导终于发怒了,“供应链数据是要时刻关注的,数据动态你要掌握最新版本,随时做出调整,芯片价格,美金换率时刻在变。”
鸦雀无声的会场,一根针掉下都能清晰的听到。
领导不再讨论了,直接告诫所有人: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要做到,眼里有状况,手里有信息,心里有底线,脑里有数据。亮点暗点在哪里,完成了多少,未完成多少,周期,噬待解决的问题等等,心里要门儿清,下次再问到数据不知道的,罚背下来再下班,散会。
至此,公司至少中高层开始有意识的背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