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知根知底
如本章开篇:“关于管理者任务的讨论,一般都从如何做计划说起。这样看来很合乎逻辑。可惜的是管理者的工作计划,很少真正发生作用。计划通常只是纸上谈兵,或只是良好的意愿而已,很少能够真正实现。”
那么掌握自己的时间,就需要先做深入了解,了解时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时间。
1. 时间的特点:无弹性,供给有限,不可交换,没有替代品
2. 时间PK计划的方式
1)记录时间:实际使用的时间与理想状态计划的使用时间并不一致。
2)管理时间:管理整块的时间处理重要事务,
3)协调安排时间:通过交流的方式,将理念传达给周边的工作者(上级或下级)
4)决策速度: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判断和考虑
3. 自我时间管理
1)时间记录:即时性记录,不能记忆式记录。
2)时间复盘:每月回顾,分析和回顾。每年记录2-3次,一次3-4周。
3)时间归类:提炼无效时间,并简化它。(无效时间定义:不必要做的事,无助于成果)
4)解决无效时间:① 放弃;②授权更适合的人参与(如:参加聚会或会议);③解决掉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无效会议);
4. 浪费时间的行为和解决方法
1) 发现因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将重要工作的进行方式变为紧急工作,就说明在这类工作上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时间管理,这个远见就一定与前期决策目标和计划有关。(危机年年有,次次低效颦)
2) 保证每个人员的职责和工作饱和度:管理者人际沟通时间控制在1/10左右,这与企业管理的架构和层级关系有关,也与前边提到的“合理授权”有关。
3)提升会议效率:这一点感同身受,一个会议的实际时间不要超过计划的50%,主持人与前期会议的讨论话题目标都非常重要。一个重要的决策型会议需要提前准备大量素材和内容,上会直接进入讨论环节,且一定是参会者人人参与。(很多企业的通病是上会先“你好我好大家好”,除了主讲人,其他人闷头微笑保持沉默…这是大忌)未来有机会分享如何开会的内容。
4) 确保交流的信息完整:初期建立沟通信息的标准(比如:统计数据的维度和具体说明,使用方向;工作交互的多部门传递)
5. 统一安排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深度了解自己,避免外部干扰
1)了解自己最高注意力的时限
2)思考的过程,高度专注。
3)运用模块的方式管理时间:会议、审核、处理文档、问题分析、沟通交际等(根据自己的方式归类汇总);(紧急、重要不紧急)
6. 其他
- 有效影响他人的最小时间量是1小时
- 关于时间的有效性,在处理人事问题的时候,决策需要强调多维度判断和平衡,而不是通过快速进行决策。
小结:关于掌握自己的时间:从评估自己的时间开始:在有限时间范围内,分紧急、重要的事务进行分模块,并将预留出来的可支配时间进行最高效的利用。除此外,需要关注自己最高注意力的时间点,用于处理最高级别的重要事务。关于需要沟通的环节:对需要处理和沟通的事务提前做好准备,并明确沟通的预期和标准,引导被沟通者在统一目标和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