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散文随笔散文
郑州夏天,在古代是怎么度过的

郑州夏天,在古代是怎么度过的

作者: 阿特蜀黍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18:11 被阅读2次

最近郑州的天气进入烤地瓜阶段

不过我们可以钻进空调房

这样不热了

但是你知道古代郑州人的夏天怎么过的吗

古代的夏天有多热?

古时华夏大地有多热呢?比如南宋时期,中国曾遭遇过大范围“热灾”。《宋史·五行志二》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大燠就是太热的意思,诗歌记载“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天气热到大家连水都买不起了,可见当时的温度是有多高。

没有空调,古代人怎么过夏天?

古时也有“冰箱”

在冰箱发明以前,冰在夏天是一件稀有物件。藏冰避暑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避暑方法,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很长一段时间内,冰窖都是皇宫贵族用来防暑降温的最好办法。直到明清两代,民间开始大量藏冰。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古人藏冰图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来用,在没有冰箱的当时,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冰窖。

古代的藏冰条件当然没有现代人好,方法也比较简单。

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由于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

《水经注》记录,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邺城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的事情。

战国时期韩国的“冰箱”

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战国时期韩国地下冷藏建筑遗址。冷藏遗址的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长方形竖井里,有5眼井。

让人称奇的是这5眼地下冷藏窖井,它是地下冷藏室的核心部位。5眼窖井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圆筒状深为2.5米左右,米窖井内部均用烧制好的陶井圈上下套接而成。考古人员发掘时,窖内水位较高,部分井圈已破裂。5眼冷藏井中,陶井圈数量少的4节,多的7节,大的直径1米、高0.32米,小的直径0.71米、高0.3米。陶井圈在冷藏窖内的套接方法,基本都是靠近上部窖口处的1节或2节都比下部的略大,从而形成每眼冷藏井近口部的大小井圈之间都有一周二层台。“这个二层台是特意设计的,因为把冷藏物品用绳索吊入井窖后,绳索系的木棍可横放到二层台上,使放入的井窖内的物品清洁卫生,又便于提取。也可能与窖口加盖有关,仅此,就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要说藏冰的规模,那得数清代,《大清会典》说当时紫禁城内有5口窖,藏冰25000块;景山西门有6口窖,藏冰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26700块。有学者根据这些记载推算,5000块藏冰窖的容积,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住宅楼的体积。

到了清朝末年,普通市民的家里都有了功能类似现代冰箱的“冰桶”。箱内采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延长冰块使用时间。

古时也有“风扇”

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遇到了极端高温,住在皇宫里格外炎热的皇宫贵族们也开动脑筋,发明了不少有趣的东西。

雍正年间,皇宫内出现了“机械扇子”。它的造型就是普通的手握羽扇,但是只要开动发条,让太监宫女做动力,抓着把手,像手摇放映机那样,均匀而有力地摇着“风扇”,扇叶就能上下摇动或者旋转起来,产生习习凉风。

古时也有“空调房”

古时候虽然没有电,但依然有堪比现代空调房的“人工空调房”。

皇帝有凉殿,百姓有凉棚。普通凉棚的制作很简单,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或者院子里搭一个高高的遮阳罩,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不让盛夏的阳光直射到墙壁上,这样房间就没那么热。

古时也有“冰淇淋”

宋代曾出现过极端高温。当时,中国经济繁荣,民间的各种冷食花样翻新,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饮品”。人们开始喝起了“冰镇果汁”。

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又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这种冷饮其实就是冰淇淋的雏形。

古人夏天穿什么

古代人夏天的衣服很薄、很透,有钱的人家,就披起了丝绸,穷人就穿麻衣;丝袍和长裤,能覆盖皮肤,且造型宽大通风。

古人纳凉神器

每到三伏天,古人要喝苦茶、凉茶、绿豆汤来解暑,现代解暑饮料王老吉,其中的成分就是清代的配方。

夏天苍蝇蚊子比较多,古人在焚香中加上菖蒲、野菊等具有浓郁芳香气味的植物或药材来熏蚊蝇。

在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也是很好的消暑方法。扇子素有“摇友”“凉友”的雅称,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还是一种艺术品。

唐代空调房

唐宋时期,避暑纳凉已成为皇家宫廷、高官显贵夏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古代冰激凌

夏日饮冰,也并非是现代人才特有的消夏福利,酷爱冷饮的古人,早就发明了名目繁多的冷饮冷食。

唐代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幸福地品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三百年后,被法国人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相关文章

  • 郑州夏天,在古代是怎么度过的

    最近郑州的天气进入烤地瓜阶段 不过我们可以钻进空调房 这样不热了 但是你知道古代郑州人的夏天怎么过的吗 古代的夏天...

  • 古代的夏天要怎么度过呢?

    夏天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热出天际。这时如果能窝在空调房,那简直不能再爽。但是,空调可是上个世纪才创造出来的,在没有这...

  • 夏天的遐想

    夏天,像古代皇族会找个荫凉的地方避暑,而在现代,我在自己的小屋子里,静静地度过避暑时光。夏天是适合遐想的,不时会在...

  • 过去的夏天怎么度过?

    今年的北京特别热,前些天是高温晒死人,这两天又是桑拿蒸烤。于是,家家都是白天黑夜空调降温。没有空调简直无法度过? ...

  • 炎热的夏天应该怎么度过

    夏至到了以后,炎热的天气也就到了。以后人们都要在高温湿热的天气中度过,若是不做好保健可是容易损伤健康的。那么...

  • 我在长沙度过的夏天

    我在长沙度过的夏天 方天瑞 长沙...

  • 在古代,古代人是怎么吃火锅的?

    在古代其实也备受追捧,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造成了现代火锅的原型,比如这个西周的邮盘,赢下盘可以放炭火加热,方便将火...

  • 夏天的郑州

    早上,空气是清新的。 你坐在车上,正是八.九点之时。车是一排的,如群蚁排衙。 上下翻飞的高桥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车...

  • 那些失去的逝去

    20190804 坐标:郑州 早起,有清风凉的感觉,好像已经有很久没有在郑州度过漫长的冬季了。郑州的冬天,干冷干冷...

  • 小心秋后算账

    趁着夏天的尾巴还在,我最着急地想跟你们讲的是,天赐良机的夏天应该怎么度过? 如果你没有正确地度过夏天,相信我,你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州夏天,在古代是怎么度过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qs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