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散文随笔散文
郑州夏天,在古代是怎么度过的

郑州夏天,在古代是怎么度过的

作者: 阿特蜀黍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18:11 被阅读2次

    最近郑州的天气进入烤地瓜阶段

    不过我们可以钻进空调房

    这样不热了

    但是你知道古代郑州人的夏天怎么过的吗

    古代的夏天有多热?

    古时华夏大地有多热呢?比如南宋时期,中国曾遭遇过大范围“热灾”。《宋史·五行志二》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大燠就是太热的意思,诗歌记载“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天气热到大家连水都买不起了,可见当时的温度是有多高。

    没有空调,古代人怎么过夏天?

    古时也有“冰箱”

    在冰箱发明以前,冰在夏天是一件稀有物件。藏冰避暑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避暑方法,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很长一段时间内,冰窖都是皇宫贵族用来防暑降温的最好办法。直到明清两代,民间开始大量藏冰。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古人藏冰图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来用,在没有冰箱的当时,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冰窖。

    古代的藏冰条件当然没有现代人好,方法也比较简单。

    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由于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

    《水经注》记录,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邺城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的事情。

    战国时期韩国的“冰箱”

    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战国时期韩国地下冷藏建筑遗址。冷藏遗址的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长方形竖井里,有5眼井。

    让人称奇的是这5眼地下冷藏窖井,它是地下冷藏室的核心部位。5眼窖井的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圆筒状深为2.5米左右,米窖井内部均用烧制好的陶井圈上下套接而成。考古人员发掘时,窖内水位较高,部分井圈已破裂。5眼冷藏井中,陶井圈数量少的4节,多的7节,大的直径1米、高0.32米,小的直径0.71米、高0.3米。陶井圈在冷藏窖内的套接方法,基本都是靠近上部窖口处的1节或2节都比下部的略大,从而形成每眼冷藏井近口部的大小井圈之间都有一周二层台。“这个二层台是特意设计的,因为把冷藏物品用绳索吊入井窖后,绳索系的木棍可横放到二层台上,使放入的井窖内的物品清洁卫生,又便于提取。也可能与窖口加盖有关,仅此,就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要说藏冰的规模,那得数清代,《大清会典》说当时紫禁城内有5口窖,藏冰25000块;景山西门有6口窖,藏冰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26700块。有学者根据这些记载推算,5000块藏冰窖的容积,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住宅楼的体积。

    到了清朝末年,普通市民的家里都有了功能类似现代冰箱的“冰桶”。箱内采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延长冰块使用时间。

    古时也有“风扇”

    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间遇到了极端高温,住在皇宫里格外炎热的皇宫贵族们也开动脑筋,发明了不少有趣的东西。

    雍正年间,皇宫内出现了“机械扇子”。它的造型就是普通的手握羽扇,但是只要开动发条,让太监宫女做动力,抓着把手,像手摇放映机那样,均匀而有力地摇着“风扇”,扇叶就能上下摇动或者旋转起来,产生习习凉风。

    古时也有“空调房”

    古时候虽然没有电,但依然有堪比现代空调房的“人工空调房”。

    皇帝有凉殿,百姓有凉棚。普通凉棚的制作很简单,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或者院子里搭一个高高的遮阳罩,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不让盛夏的阳光直射到墙壁上,这样房间就没那么热。

    古时也有“冰淇淋”

    宋代曾出现过极端高温。当时,中国经济繁荣,民间的各种冷食花样翻新,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饮品”。人们开始喝起了“冰镇果汁”。

    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又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这种冷饮其实就是冰淇淋的雏形。

    古人夏天穿什么

    古代人夏天的衣服很薄、很透,有钱的人家,就披起了丝绸,穷人就穿麻衣;丝袍和长裤,能覆盖皮肤,且造型宽大通风。

    古人纳凉神器

    每到三伏天,古人要喝苦茶、凉茶、绿豆汤来解暑,现代解暑饮料王老吉,其中的成分就是清代的配方。

    夏天苍蝇蚊子比较多,古人在焚香中加上菖蒲、野菊等具有浓郁芳香气味的植物或药材来熏蚊蝇。

    在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也是很好的消暑方法。扇子素有“摇友”“凉友”的雅称,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还是一种艺术品。

    唐代空调房

    唐宋时期,避暑纳凉已成为皇家宫廷、高官显贵夏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古代冰激凌

    夏日饮冰,也并非是现代人才特有的消夏福利,酷爱冷饮的古人,早就发明了名目繁多的冷饮冷食。

    唐代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幸福地品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三百年后,被法国人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郑州夏天,在古代是怎么度过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qs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