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703]
。。原作名: Vajza e Agamemnonit
。。ISBN: 9787229158224
。。内容简介。。
《阿伽门农的女儿》一书包含三个中篇小说,分别是《长城》《致盲敕令》及《阿伽门农的女儿》。本书讨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统治。
《长城》围绕对峙在长城两侧的一位明朝官员和一个蒙古士兵展开,最终征服了奥斯曼帝国的帖木儿却无法突破明朝的薄弱防线,文中以长城为分水岭,记录了不同地区之间关于文明与野蛮的交流,长城也成为见证死亡的碑铭。
《致盲敕令》的背景是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改革,描述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家族在帝国政治下的悲哀命运,详细写出了专制政体的运作模式。
《阿伽门农的女儿》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真实的阿尔巴尼亚,借助两则希腊神话,展现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和一位高官女儿的爱情的失落和国家机器的残忍,讨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全书情节循环往复,有如迷宫般精巧别致,是一部充满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
。。作者简介。。
作者伊斯玛伊尔·卡达莱(Ismail Kadare),阿尔巴尼亚当代著名作家、诗人。1936年卡达莱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城市吉诺卡斯特。1954年他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此后创作了《群山为何沉思》《山鹰高高飞翔》《六十年代》等,在诗坛独领风骚。1963年,他的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问世,在法国名声大振。之后创作了《雨鼓》《石头城纪事》《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阿伽门农的女儿》《金字塔》等代表作。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共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多项国际著名文学奖,包括2005年的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2009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1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奖、2019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卡达莱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译者孙丽娜,长春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
。。网评。。
#
记得大学时候在图书馆偶遇卡达莱,读了几部就觉得喜欢,每每扣上书本总觉得眼前还有怎么也飘散不去的薄雾,就像东欧某些时刻的政治氛围,卡达莱很擅长用隐喻和神话投射时代的污浊,如同游荡在人间的幽灵,冷眼旁观却又笔触热烈,模糊而沉重地把内容砸在读者的面前。
#
个人最喜欢三篇中的《致盲敕令》,象征国家统治工具的政府——帝国办事处的兢兢业业的员工最后反而被处决清洗(除眼致盲),因为:哥们,你知道的太多了点……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恐怖,极具黑色意味的同时又无比悲凉。真正的“邪恶之眼”不是任何一个民众,而就是郭家本身——这位老大哥一直在暗中窥探着你,无处不在。卡达莱的叙述风格就像小时候隔壁家的老爷爷给你讲鬼故事,不动声色中让人周身发寒。而突然出现的看似不合时宜的直白的情色描写又透露出作家傲然的挑衅——私隐处的秘密,任你再有能耐的郭家也探寻不到……突兀却又那么及时,还有一点无奈之下的好笑。
#
作为深度投入政治的作家,卡达莱比很多艺术家型作家和知识分子型作家的历史观要成熟深刻得多。卡达莱曾在1967年这个特殊时期到访中国,就在他到访期间,北京上海的作协都解散了,卡达莱说那是一次荒唐的经历。而在2016年接受一家敌对中国的媒体采访时,卡达莱毫不遮掩地大加赞赏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与变化。单看卡达莱的个人履历会感到矛盾重重,正如高兴老师所说的“分裂”。但能想象一个西方人看到卡达莱对于中国的评价时也会说他分裂,而作为中国人当然理解卡达莱的意思。所以,问题似乎就在于,我们都在拿自己身处的政/治环境套用到对卡达莱的理解上,尤其中阿曾共同撑起那面旗帜,我们更觉得这样解读理所当然。但正如卡达莱说的,阿的整治斗争再残酷,也不会发生文嗝这种荒唐事。即便卡达莱分裂,也并不意味着老舍,郭沫若,高行健或谁完整。
#
《阿伽门农的女儿》由阿尔巴尼亚作家卡达莱所著,包含《长城》《致盲敕令》《阿伽门农的女儿》三篇小说。《长城》以中国为背景,朝廷官员和蛮夷以长城为界对峙,故事本身非常乏味。两个情节点是修复长城的真相被揭开,亡魂们守着秘密和过往被困在城墙之中。《致盲敕令》通过一场大型猎巫讲权力机制,邪恶之眼评判标准的模糊,权力的秘密运作方式,使每个人互相防备,争相举报。流言就是一把行刑刀,恐惧是其催化剂。当混乱达到高潮后,终于迎来拨乱反正,最后我们悚然发现混乱的源头只是一场对指令的误读。《阿伽门农的女儿》以古希腊神话为原型,把现实中的高层对女儿的献祭代入。这篇进入更清晰的时代背景,如果缺乏对阿尔巴尼亚政治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所以我个人更爱《致盲敕令》那种抽象的对权力的解读。
#
暴政史通過不可言說的共同特徵被串連在一起。《長城》最朦朧,長城是手鐲,長胖就勒緊,消瘦就放鬆。
#
蛮夷的侦察员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远处疾驰而过,但是随着冬天的到来,雾气更加厚重,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清晰地将他们辨认出来,看不出是马还是骑手,以致有时候他们不像是骑着马的将士,倒像是来自什么地方战场上残缺的肢体,被狂风驱赶着成群地飞过。 11 我记得,有个姑姑小时候曾把手镯戴在手臂上。等她渐渐变得丰满的时候,那个手镯还是留在手臂的原处,已经快要被埋在她手臂的肉里了。这件事让我想起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长城...
#
我不过是一个资历尚浅的诗人,费了好些力气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比喻,然后还信以为真,在一个如沙子一样不牢固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完整无缺的诗歌作品。
#
“你就是那么说的!”我回嘴,“你刚才说得很清楚了:让阿尔巴尼亚从地球上消失,以使领袖的思想能够继续发扬! 猛然间,我的大脑一片混乱。也许那正是领袖真正的秘密:让这个令人愤怒的阿尔巴尼亚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国家的贫民将永远被他踩在脚下,这么多年受他饲养和统治的贫民!一旦摆脱他们,变成一片虚无,那会多干净!一尘不染!国家灭亡了,但它还活在领袖的书籍中,活在领袖的思想中。当然,真省事了!没有棘手的现实违背你的意志,没有什么犯罪的迹象。只有他的书,他的思想,他的认识…
引自 阿伽门农的女儿 097
#
人的天性往往会将整个集体的不幸从记忆中擦掉,这会让他们忘掉一或者他们相信已经忘掉一那奇特的氛围,那氛围只有在巨大的恐怖来临时才会出现。就在危机初露端倪与第一场灾难袭来的间隔期,人们还抱有希望,以为恐怖不会真正到来,邪恶也许不会得逞,梦魇很快就会消失,他们摇摆在麻痹的状态中,装聋作哑,一副茫然的样子,可这不但没有让恐怖平息,反而助长了恐怖的势头。
引自 致盲敕令 031
#
就是说,长城已经不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很显然,它被冻结在时间里,被封存在空间里,虽然它下方的一切都在随风变化一边界、朝代、联盟,甚至是不朽的z国一可是长城却恰恰相反。变化的是墙体。比妇人还要无信,比天上的云朵还要善变,它把自己石头做的躯体伸展到千万个盟友那里,就是想要掩饰自己只是一个空壳的事实,里面包裹着的是内心的空虚。
引自 长城 001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