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赏析课上老师放映的未删减版电影《天浴》,是我与严歌苓的正式邂逅。
有思想、敢表达,且能正确清晰表达的人,是我终生所仰慕敬佩的,她便是其中一个。
我想借用另一个女文豪的话,来形容我结识严歌苓的感觉——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噢,你也在这里呀!
读完了严歌苓的十几部作品,有废寝忘食、读过之后久久不能平复的,也有读到一半依旧不知所云的;有读了两三遍依然爱不释手的,也有只是读了个开头便再也没有“宠幸”过的。
在严歌苓身上虚度了很多美好时光,书里的情节很少让我快乐,但阅读时情感的震撼,以及思考的冲击,却是极其幸福的。
我很想用一些专业词汇来理性分析她、她的文章,构思了很久,无奈“臣妾做不到啊”!我没有中文系学生那些专业基础,关于研究严歌苓的学术文章我也觉得枯燥乏味,那么,我就很业余的、从业余的角度谈谈我眼中的严歌苓吧!
1958年出生于上海的她,是个爱捯饬的、优雅漂亮的女人,她爱穿好看的衣服,喜欢打扮装饰自己,很有小女生情怀。
各种访谈、邀约她很少拒绝,在各大网站都能搜到关于她的相关视频,所以关于她个人的传奇经历,我不多说。
我愿意相信,每个人的现在,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过去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我们以为她才华横溢、毫不费力,殊不知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关于她的作品啊,我都快走火入魔了。
我知道小说多是虚构的,也知道不要透过一部小说,去据理力争地揣摩一个人,但在严歌苓这里,我做不到。她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自己为原型的,比如《芳华》,就是根据她早年当红色芭蕾舞文艺兵时的体验改编的;《无出路咖啡馆》是她和她外交官丈夫的故事;《抢劫犯查理和我》则是她在芝加哥读书时的真实经历……
我很难遏制住自己的考据癖,读的越多,我越不知道那是她的故事,还是她写的故事。就是这一点探索未知的好奇,吸引着我,读了一部又一部。
《陆犯焉识》、《天浴》、《芳华》、《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花儿与少年》、《床畔》、《少女小渔》,这些是我完整读完的,还有很多读了一半的,没有人指引,就是自己瞎读,但好像慢慢地发现了什么,那种朦胧的感觉抽丝剥茧一般,逐渐清晰——
她的很多作品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素材原型,会被她多次利用。比如,短篇小说《天浴》里的《爱犬颗韧》,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芳华》的文工团;《老囚》则是《陆犯焉识》换了一个叙述角度的后续……
我不知道我说的这些有没有别的其他人说过,但确确实实是自己读出来的,成就感满满,很欣喜。
像是在茫茫沙漠遇到了一片绿洲,我又无意间读到了《波西米亚楼》,想要透彻研究严歌苓的人,这本书是必须要读的,因为这本书里她讲都是自己的经历,以及作品获奖感言之类,绝对的一手材料。没有什么故事性,但看完之后,会愈发地敬佩她。
很向往成为一个像她一样,能让文字开出花来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