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推着宝宝遛弯儿,遇到两件事,让我感触很大。先是路遇一个送孩子上学的妈妈,不知什么原因孩子在后面拖拉着不走,妈妈一手揽着书包,一手拽着孩子,孩子六七岁的样子,长的瘦瘦的,尽力的赘在后面,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妈妈可能是急了,大喊着:你究竟想怎么样?送完你我还得上班呢,你走不走,到底走不走。说话间用力耸了一下拉孩子的手,孩子被耸的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孩子像是被镇住了,撇着小嘴要哭出来,但终究拗不过妈妈,小跑儿着跟上妈妈的步伐。
第二件事是在回来上电梯之前,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对着电话大吵大嚷,脸上写着不满和不耐烦,听话音,电话另一头应该是姑娘的妈妈。我们进入同一个电梯,她似乎怒气未消,狭窄的电梯里显得十分压抑。宝宝不顾陌生人,自言自语大声描述刚才看见公交车开走的场景。我怕宝宝吵得人家心烦,忙做了个嘘的手势让宝宝安静下来。那姑娘转过身说道:“宝宝声音真好听,真可爱。”她说话很轻,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和方才简直判若两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会把那个电话里有些歇斯底里的声音和这个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漂亮姑娘联系到一起。
我相信,早上我遇到的这两个人都不是脾气暴躁的人,我遇到的一面也一定不是生活的常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压力,面对每月的业绩考核,面对上司的批评,面对月中的还贷压力,面对透支的健康状况,面对下有小上有老的生活现实,人人都有情绪不佳的时候,只是如何排解心中的压抑,每个人选择不同。听一首欢快的音乐,来一场全力的赛场拼杀,或者干脆在休息日睡他个昏天暗地,这些都可以,但我们更多时候选择错误的宣泄口,将压力转嫁给我们的亲人。父母,爱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不满意可能就成了导火索,燃起心中压抑许久未能发泄的怒火。
可是,亲人同样需要我们的热情与耐心。亲情是润物无声,是暖阳高照,是涓涓细流,是星星之火,是人生赛场上永远的啦啦队,是落下帷幕时都舍不得走开的观众。亲情是无私的,是不需回报的,但亲情同样需要经营,不能忽视,不能把一切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注意到对待亲人的态度,也很少把“请”、“谢谢”这样的词语用在和亲人的日常中,似乎这些太客套显得疏远了。亲人间也很少就某一件事多一些内心深处的沟通,似乎多余的解释会掩盖住亲人间应有的默契,即使是明知道有误会在里面,也不愿多说什么,心里还委屈的认为为什么我这般付出竟得不到理解,多数时候还会放下狠话将对方一军。
其实,越是亲人,越应该多些交流,越应该注意说话方式,不要打着“刀子嘴、豆腐心”的旗号来相互伤害。
我们于父母,要学会嘘寒问暖。父母就像一棵大树,守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长大后,我们会离开大树走近社会的大森林,父母遥望着我们,牵挂着我们,怕我们迷路,怕我们淋雨。我们在奔波忙碌后,在安静的夜里,是否想到远方牵挂着我们的父母,轻轻说一句:“天凉了,一定要加衣裳。”
我们于爱人,要学会包容。你的她可能刚刚步出校园就遇见了你,纯净的心对你从好感上升到爱恋,不在意你没有固定的住所,不在意你仅拿着几千的工资,心甘情愿的和你一起奋斗,书写白手起家的故事。你的他也许还不能提供你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从未忘记对你对家的责任,他不善言辞,但对你总是报喜不报忧,默默承担着所有的压力。所以于爱人要学会包容,学会陪伴。
我们于孩子,要富有耐心。孩子和我们走到一起,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从十月怀胎到呀呀学语,从第一次走路到第一次离家,父母和孩子长期陪伴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年,不错过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给他所有的爱、关注、耐心,让他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亲情,就像人的体温,愿我们每个人的亲情永远保持温暖的37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