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灿灿
昨天,我们小伙伴们相聚在一起开了一场"知识party",由当中的几位小伙伴在课前给我们分享了《原则》一书自己最近所得。
首先不得不说一句: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是挺难的,说不难,但上去讲,并且让大家能听得进去,听得有价值,很难。
柏蓉的分享真是火力十足,把自己读《原则》一书中理解到的点和自己的过往经历结合,讲了5+3个点,越讲状态越好。
《原则》第二章书评梁爱只有3分钟的分享时间,她说她作为这本书的引导员,这是第5次读这本书了。我很佩服,因为我读过次数最多的书,也就两遍。我明白了,经典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重读的。虽然她只讲了一个点,但娓娓道来,丝毫没有任何给人强塞知识的感觉。大大的赞。
《原则》第二章书评
线下分享,又给了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见解,给了我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如何在现有状态上做的更好,而不是在21天这个"漫长"的周期里越走越低效。
下面分享三个我读完第二章学有所得的点。
01 头脑极度开放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不要担心其他人的看法,使之成为你的障碍。
你必须以自己认为最好的独特的方式行事,这样做肯定会有反馈,你必须开明地思考这些反馈。
比如,我的每日朋友圈修行打卡到500多天了,我在过年期间依旧坚持每天简书输出读书笔记,然后甩到群里期待大家给予我正向或者负向的反馈。可能有时候别人会觉得我这样的日复一日的坚持,有用吗?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这样每天的读书笔记看见久了很乏味,没有迎合到读者的痛点与共鸣。但我仅此就选择停止不进吗?或者可以迎难而上,去改进自己的分享方式。
或许我将我的读书笔记甩到群里时,群里有很多比我社会经验丰富的,他们会不会笑我的观点过于浅显?我的经历打动不了别人,那我就用事实,用数据。
但我知道这样系统的输出一本书的读书笔记于我而言,真正的意义在哪,我不能为他人的看法所束缚。
别人的看法,别人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但是,不应该成为我们的障碍。
02 痛苦+反思=进步
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需要按下"痛苦按钮",问自己:我在痛苦,我到底在痛苦什么?
我们的一生中必定会经历某个一败涂地的时刻。可能工作失败、家庭失败、失去亲人、遭遇严重事故或疾病,或者发现想象的生活永远遥不可及等。
这时候,反思痛苦,而不是躲避痛苦,我们就能快速学习和进化。
直面你面临的问题,弱点,和导致痛苦的现实,导致我痛苦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家境——它在我的不可控圈内,还是在我可控圈内的一些事?
卡尔容格也说:不要把苦拼视为负面的东西,人一生中最好的机会大多数来自苦拼的经历。所以,不要躲避你的痛苦,它会让你成长。
03 低层次的你vs高层次的你
现实中存在两种决策方式:一种以证据和逻辑为基础,即来自较高层次的大脑,另一种以潜意识和情绪为基础,即来自较低层次的动物性的大脑。
较高层次的大脑会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我们做的更好。而较低层次的大脑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会对你说,就这样吧,甜甜圈比减肥重要多了,因为现在吃个甜甜圈可以给我即时的满足感。
卡尔·荣格说: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否则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我们要意识到那个低层次自我的存在。
同时,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个较高层次的自己,在高处一直俯视着你,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所以,持续进化,不负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