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a1f594e7e302
生活原本精彩,我们该如何去创作

生活原本精彩,我们该如何去创作

作者: 西西里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22-02-21 10:37 被阅读0次

    书名:《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作者:[美] 约翰·史崔勒基

    解读人:西西里小白

    冬奥冠军谷爱凌可以说是,这届北京冬季奥运会当中最顶流的明星,受到全民的爱戴。著名解说黄健翔评价谷爱凌说:“谷爱凌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对这个时代来说,意义非凡。”

    谷爱凌在大跳台上,一飞冲天,动作如行云流水,霸气外露,赛场下,谦虚、可爱,内心干净、纯粹。

    人们喜欢谷爱凌的原因源于她的阳光、自信、乐观,她永远是笑靥满面地出现在大众面前,笑容背后体现出的人生观就是:热爱。

    谷爱凌说:“滑雪不是我的职业,它只是我的热爱,所以,再多的辛苦和付出,我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十八岁的谷爱凌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过怎样的生活,做自己热爱的事就是谷爱凌的人生追求。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有没有这样的时候,突然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所在?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却常常感到压抑,兴趣和爱好都不知所踪,梦想就是,等退休以后,就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一个在人生旅途中迷失的年轻人约翰,因缘巧合下来到一家名为“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在这个咖啡馆里,约翰找到了迷失的自我,找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

    “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存在于《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里。这本书回归生活的本质,没有关于人生的答案,但是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只要有心,你一定能找到它,并引领你走出迷茫。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约翰·史崔勒基,他拥有MBA学位,却在32岁那年,毅然辞职,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历时九个月,走过七万里路程。

    回国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出《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一年之内这本书就变成畅销书,被翻译成39种语言,连续4年盘踞德国亚马逊年度畅销总榜。成为人们人生旅途中的伙伴。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这本书里写道:

    年轻人约翰为了缓解工作压力,自驾出游散心。因为迷路,半夜里来到一家咖啡馆,店名叫做“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

    这是一家特别的咖啡馆,菜单的背面写着一行大标题,“等餐时请思考”,下面是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害怕死亡吗?

    你满足吗?

    那么,坐下来喝杯咖啡,让我们从这三个问题开始,来真正地认识自己。

    01. 生而为人,我们将走向哪里

    我们和书中的约翰一样,过着大多数人的生活,读高中、上大学、为了升职而努力工作,为了赚钱而生活着。一切都挺好,但还是有想逃离的冲动,不知道脚下的路通向何方。

    我们常常会陷入这种困惑当中,明明一切看似都挺好,一份不错的工作,家庭幸福,孩子省心,却总是感觉不满足,想要追求比“挺好”更好的状态。

    我们重复着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或者是别人让我们做的事,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至少是活成父母期待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

    我们所做的事情,真的是我们喜欢做、想要做的事情吗?

    十八岁的冬奥冠军谷爱凌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人生的意义,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上。

    我们的人生目标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能让我们实现人生的目标吗?

    在这里,要给大家讲一个绿海龟的故事。

    大海里的一只绿海龟,看起来一直在水中漂着,只是偶尔划动下脚璞。然而,过一会儿,你会发现绿海龟已经游了很远,而且速度并不慢。

    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当海浪涌向岸边,与海龟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的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

    绿海龟遵循海水的运动规律,从不与海浪相争,利用海浪的力量,而自己保存实力用在前进上。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社会,外来的资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短视频等等,很多吸引你注意力、让你上瘾的事情,消耗着你的精力与时间。

    我们每天所做的,是大家都在做,或者别人让你做的事,这些事情与你的人生目标毫不相关,它们就是涌向岸边的反向海浪。我们在反向海浪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留给正向海浪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

    我们的人生,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停滞不前。当我们产生思考,扪心自问的时候,就是跳出舒适圈,追寻答案,准备迎接挑战的开始了。

    02. 我们始终在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工作

    我们经常会看产品的广告宣传,广告的内容常常左右了我们的意识,广告蕴含的信息就是,人生的圆满来源于物质。

    人们往往通过外在条件让自己获得幸福感、满足感,购物能充分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我们要努力地工作,赚钱,想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然而,工作可能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中无法获得满足感。

    而购物不仅能满足精神需求,也是大多数人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买一件心仪的物品做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补偿。

    购物需要赚钱,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而买的东西越多,为了赚钱而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产生的疲惫与不满就越多,一不小心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而购物的满足感只能令我们短暂地脱离现实,并不能真正填补内心的烦躁与空虚。因为工作的忙碌,漂亮的衣服,没有闲暇时间去穿;因为工作的繁忙,家中虽然装修豪华,却很少有时间呆在家中享受舒适的环境。

    因而,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在憧憬着退休以后,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好好地享受人生。

    我们已经确定,人生的存在意义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从当下开始做起吧。

    每个人都可以马上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不需要等待,不需要等到退休。而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为将来做准备工作。

    想要转变心态,最重要的是,确认外部环境传递给你的信息,是否真的能令你的生活感到圆满。自己的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主。

    我们可以从小事开始慢慢改变。每周给自己多留点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可以是读书半小时;可以是远足或运动。

    逐渐地,留给自己的时间,由一小时变成两小时、三小时,等你发现时,你的注意力已经全部都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当我们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擅长并喜欢的,每天的生活都令人兴奋和圆满,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害怕失去一些机会,不会去担心未来,甚至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所以,只是确立人生目标还不够,重要的是真的去做。

    03. 如何寻找我们的“热爱”

    人们工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赚钱,二是从工作当中获得满足感。购物的乐趣也是为了减轻工作的压力,从现实当中脱离片刻。

    当我们明白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并为这个意义而努力奋斗时,就能获得满足感。

    我们能够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又因此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一定是积极乐观的,每天充实而满足,也许根本不再需要去远方寻找自我。

    如果一直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就不需要减压,也不再需要通过购物来缓解压力。目标可以通过做喜欢的事情来实现,对金钱的欲望或许就不再那么强烈。

    那些能够全神贯注投入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看起来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非常享受他们所做的事。

    比如,冬奥冠军谷爱凌和苏翊鸣,这两个年轻人,得到金牌后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热爱!”因为热爱,而不惧困难,而持续坚持!

    他们自信、胸有成竹,根本不关心自己运气好不好,为实现自己的热爱而努力时,好运自然会出现。积极乐观的人,自身具备正能量,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自成一体。

    我们总是容易被外界各种各样的力量所影响,然后努力地调整自己,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控制,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

    谷爱凌说:“敌人不是别人,别人想做多好都行。我最高兴的是我能做到我最好的成绩。”

    在生活中,你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因为其他人或事,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寻找我们的“热爱”。

    做选择,无需着急,多去接触不同的理念、文化,体验不同的事物,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

    那些能够让你产生共鸣的体验,也许就是你存在意义的重要线索,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热爱”。

    生活原本就很精彩。我们自己就是作者,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各不相同,用自己的笔,来创作自己灿烂的人生。

    到此时,约翰已经在咖啡馆度过了一整夜,站起身,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走出咖啡馆,走进新一天的开始。

    写在最后:

    人生的选择大抵有两个:一个是一生追求自己的生存意义;另是一个活着。我们选择哪一个都无可厚非。

    我们不过是宏大宇宙中的一粒微尘,烦恼和压力都不重要,只有真正地正视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远离生活中,那些消耗我们精力和时间的反向浪,保存自己的实力,乘着正向浪前进。

    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当中,只做自己的最好,感受快乐和满足,所有的压力、焦虑以及成功都变得微不足道,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再害怕失去,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原本精彩,我们该如何去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gb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