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作者: 董奇千里草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15:33 被阅读0次
    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上次我们分享了人力资源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这次我们系统看一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1.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

    影响因素——企业内部人员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

    2. 人力资源外部供给

    (1)影响因素:地域因素(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供求现状,所在地人才吸引力,企业薪酬福利人才吸引力,企业本身的人才吸引力,全国相关专业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分布情况,行业全国范围人才供需状况和从业人员薪酬水平差异),人口政策和人口现状(人口规模,人口年龄和素质结构,现有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工资率供需机制),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职业期望值),户籍制度(人员流动限制)。

    例如,天津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区域人才吸引力下降,高端人才供不应求。

    (2)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主要渠道: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应届或往届,供给较为确定,集中于春季,数量和专业学历结构数据可通过各级教育部门获取,预测工作较容易),复原转业军人,失业流动人员(预测较为困难,需综合考虑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心理、就业政策、农村劳动人口城镇流动控制等),其他组织在职人员(社会心理、个人择业心理、组织经济实力和薪酬福利,同类组织相当人员薪酬福利)

    目前校招人才储备多在毕业前一年夏季或秋季提前进行(实习和管培生计划)

    3.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步骤

    现有人力资源盘点——分析企业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员工调整比例——向各部门主管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情况——数据汇总,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分析地域性和全国性人力资源供给因素,进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汇总内外部预测,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4. 内部供给预测方法

    (1)人力资源信息库:可确切反映员工调动、晋升、解聘和流动信息,与传统员工个人档案相比容量大,调用灵活方便,文字信息丰富充实。

    分类:技能清单(针对非管理人员,收集分析岗位适合度、技术等级及潜力信息,主要内容——岗位、技术能力、责任、年龄、学历、经验、工作表现及评价、提升准备条件及评价,定期更新),管理才能清单(针对管理者,集中反映其管理才能和业绩,主要内容——管理幅度范围、管理的总预算、下属职责、管理对象类型、受到的管理培训、当前的管理业绩等)

    建立人力资源技能库成为大多数企业组织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重点。

    (2)管理人员接替模型

    增补计划人数=外部招聘人数+内部升任人数=定员标准-年末人数+退休人数+流出人数+内部升任人数

    本层级计划期内可提升后备人才总数=提升受阻人数+内部升任人数

    优点:比较直观反映各类管理人员变动状况,便于企业进行分析,做好相应工作

    晋升受阻人员管理:一对一面谈,鼓励改进提升;提供更宽松发展空间或培训深造机会;适当扩大工作范围,提升工作责任,增加薪资福利

    (3)马尔可夫模型——组织人员流动矩阵模型

    关键:分析组织各类岗位员工转移概率R(历史数据分析,求平均变动率)

    N(t)=N(t-1)×P+R(t)(N(t)为当期某岗位人数,N(t-1)为上一期该岗位人数,P为转移率,R为补充人数)

    流程:转移概率一定,期初各岗位人数乘以转移概率,再按照岗位纵向相加,测算各岗位内部晋升供给量和外部招聘量。

    作用: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例如:基层业务主管岗离职率较高,分析原因,相应采取加强业务员培训晋升、拓展招聘渠道资源、调整业务主管岗位职责、提高薪酬福利水平等措施加以改进,降低离职率。

    5. 人力资源供不应求

    (1)影响:企业资源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或员工工作负荷高,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效率下降。

    (2)对策:将符合条件的相对处于富余状态的人员调往空缺岗位;拟定实施内部培训晋升或外部招聘计划,满足高技术人员岗位缺口;适当延长工时增加报酬(短期应急方案);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

    6. 人力资源供大于求

    (1)影响:企业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

    (2)对策:辞退低绩效低能力工作态度或纪律性差员工;合并或关闭某些臃肿低效机构;采用优惠政策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轮训优化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转型培训,鼓励员工内部创业或自谋职业;减少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临时对策);多人分摊工作任务,按完成任务量计发薪酬。

    7. 人力资源结构性供需失衡

    制定实施人力资源综合规划(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实现管理岗及时补充晋升,加强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培训开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分享汇(十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供需平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gm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