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慈善并不是你所想的样子,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慈善并不是你所想的样子,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作者: 心理健康学院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23:45 被阅读0次

    2018.10.10 学习薛兆丰经济学第9天。


    威廉·伊斯特里在《白人的负担》里写到:

    过去50年中,西方将2.3万亿美元用于国际援助,却仍无法为孩子们买到价值12美分的药品,以减少全球一半的疟疾死亡病例;西方将2.3万亿美元用于国际援助,却仍无法为贫困家庭提供4美元的蚊帐;西方将2.3万亿美元用于国际援助,却仍无法为每位新生儿母亲提供3美元的补助,来预防500万婴幼儿的死亡;西方将2.3万亿美元用于国际援助,可阿玛丽奇仍旧辍学在家,捡拾柴火。如此充满同情的善举,却无法为急需帮助的人们带来这些实惠,这正是悲剧所在。

    本期主题

    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

    课程来源

    《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2006 ),作者威廉·伊斯特里(William Easterly ),是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曾经在世界银行(国际扶贫机构)工作16年。

    课程还原

    1. 世界银行的失败扶贫史

    前面引言就已经写明了世界银行这个扶贫机构的“功绩”,其实在过去五十年花了2.3万亿美金,却收效甚微。

    2. 哈利波特的商业奇迹

    2005年7月16日,英美可以将900万册《哈利·波特》送到读者手里。书店从没出现断货的现象。根本不需要什么哈利·波特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为什么为了哈利·波特这种娱乐的事情,西方世界做的这么有效率,而救助非洲儿童这件事,效率却这么低,为什么?

    3. 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1)缺乏反馈机制

    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慈善缺乏适当的反馈机制。

    比如,在市场中卖一碗牛肉面,如果不好吃,生意会越来越难做啊,要想活下去必须做的好吃啊;假如做慈善,不要钱的,即使再难吃,也会有人要的。

    在慈善里面,我们缺乏明确的关于效率的标准,所以我们不知道行善怎么才是有效率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2)委托代理问题

    行善之人花的并不是自己的钱,只要不是自己的,他的认真程度就会打折扣。

    3)所托非人问题

    有些扶贫机构把钱给了那些导致当地贫穷的政府手里,效果可想而知。

    4)养懒汉效应

    持续的扶贫会让人有种不愿意努力而出现争下游的现象。只有保住贫困地区才能持续获得援助。

    课堂小结

    由于存在缺乏反馈机制、所托非人、养懒汉效应等问题,行善扶贫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完全无法到达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则由于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

    课后思考

    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又穷又笨,一个是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我的回答

    乍看这个问题,当然是给那个聪明的学生,其实不然,这个问题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如果是考虑回报率的问题,因为人的成功跟聪不聪明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如果想要把钱给那个将来给社会更大贡献的人,单从聪不聪明并不能做出选择。

    从两个孩子的角度来讲,两个孩子都很需要这笔钱,都有可能因为这笔钱改善自己的命运。

    从资助方来看,这个问题就更难了,相对来说,其实又穷又笨的孩子更可怜,但是风险更大,而且这个风险的反射弧又特别长,可能是在很多年以后才会看出你投出这笔钱的效果。

    如果你只是抱着公平的态度来捐助学生,大可以把钱平分给这两个孩子(如果学生的基数变大,钱又有限,这相当于没做慈善),或者随便选一个给他们,只因为他们穷所以我给他们捐助,其他的条件可以不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慈善并不是你所想的样子,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hv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