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放下烦恼,获得快乐?
刚好看到一位老师发了一篇关于此话题的文章,因没经过其本人同意,所以就不在此发表了。我说说大意吧,主要写了让我们平时感到烦恼、焦躁、困惑的两个主要心态――我执心和所求心。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两种心态时,我顿时明白了我平时的焦虑和烦躁不安都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内心。
我们平时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往往带着强烈的个人观点,世间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本质的规律和法则,而我们个人的认知面是有限的,所以带着个人观点或主观意向去看待或判断世间万物,其实是很片面的。
比如说:我认为你这样做不对,应该那样做。如果没有按照你的意向去做,你就会很焦虑甚至是愤怒。
这就是“我执心”在作祟,这种心理会让我们时刻都面临着情绪的上下波动所带来的困扰,大大打折我们的幸福感。
我们平时为别人做了一件事情,内心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反馈,如果得不到反馈或者是得到的是负面反馈我们同样会焦虑、不安甚至是愤怒,这就是“所求心”。
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控制这两种心态呢?
老师的观点是之所以我们有这些心态是因为我们将万物与自己分割开了,这样就会无形中形成主观(个人)观点去看待万物,就自然形成了我执心。
我们应该将万物融入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就能让多个对象成为一个整体,这样自然就多一份接纳和包容,就能放下我执心和所求心了。
以上是老师的官方观点和意见。
再说说我对其的理解,若要放下我执心,就得提高我们的格局和认知面,这样我们才能跳出眼前的小格局,才能看清事物的多面性,进而换个角度和纬度再来看眼前这件事,把它融入到我们更大的格局当中,自然就成了我们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老师说的融为一体的观点。
若要放下所求心,我们就得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其运行规律,这样我们就能看的更远,一颗小树苗终有一天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这过程中的任何思想和所求都是多虑的,降低眼前的预期,放眼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放下我们的所求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