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交通时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看得到司机
司机就一定能看到自己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
那么,听小编的话
从这一刻开始
停止这种危险的想法吧
因为车辆有盲区
而它正是造成部分
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昨天下午
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一辆由母亲载着孩子的电动车
卷到泥头车底下了
单车上的人一个躺地上,
一个被车轮碾的血肉模糊!
一死一伤
看得触目惊心
你知道大货车的盲区有多危险?
大家都知道,大货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结果往往很惨烈。这主要与大货车的车身重量大、制动距离长、盲区大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下图所展示的“汽车盲区”,对于弱小的孩子们就是死亡空间。
小学生们所站立的位置,其实都是司机的视野盲区。
也就是说,司机根本看不到这些孩子们!
货车盲区图
这种情况下,不是司机不注意安全,而是他看不到。
如果这时恰巧有孩子出现在汽车盲区内,往往就可能发生致命的车祸。
致命“内轮差”
另外,大货车还有一个危险的区域,就是“内轮差”。
内轮差(Difference of Radius Between Inner Wheels)是指车辆转弯时,前内轮的转弯半径与后内轮的转弯半径之差俗称内轮差盲区。
也就是说车头转过去了,但车身还没有完全转过来。
一般小车会产生接近1米的内轮差,大车会产生多达2米的内轮差。
货车不仅车身大、盲区大,在转弯时还需要占据更多路面,因为内轮差盲区过大,而经常形成死亡地带。
所以,大货车在拐弯的时候特别危险!
一定要尽量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这样货车司机多数情况下都能从反光镜里看到你。
除了大货车,公交车也同样存在致命盲区
我们先来看图关于公交车盲区点在哪?
公交盲区图
公交车的车厢高,盲区大,一般车头前方约2米宽、1.5米长的范围内都属于盲区,身高低于1.2米的儿童通过此区域时,驾驶员很难通过前方玻璃观察到。家长要提醒孩子上下学,过马路时不要随便从公交车头前穿过。
小汽车也存在致命盲区
汽车盲区图
看不见的危险:司机的盲区
一般来说,盲区分为被动和主动,被动盲区一共有10个,分别分布在车头、车尾、A柱两侧、B柱两侧、C柱两侧以及左右后视镜;主动盲区有车内障碍、错误跟车、陡坡驾驶、错用远光等。
下面这张图可以清晰地把汽车本身构造上的8个盲区位置展示出来,分别是车头、车尾、A柱两侧、B柱两侧、C柱两侧。这些盲区对于驾驶者来说角度各有不同,危险程度也高低有别。司机一定要特别注意。
一般而言,在静止状态下,小型汽车的盲区主要有车头和车尾盲区,以及ABC柱遮挡而形成的盲区;如果是在行驶中,超车、转弯时也都有相应的盲区。
因汽车盲区而导致的惨剧如此之多,归根结底,是司机和行人、非机动车的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
对每一位司机来说:
1、 开车前,绕车身一圈进行检查,尤其是在小区、学校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开车前绕车一周检查本来也是驾考中严格要求的一项,否则监考员可以直接判此次考试不及格!
2、上车启动车辆前,先观察左右后视镜,必要时回头看一下侧后方盲区内是否有人或其它物体;
3、 转弯、倒车、停车时速度一定要慢。对周围情况不明确时,要停车下来查看清楚再继续下一步操作。
很显然,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司机安全意识不够外,也与小孩子身高以及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有关。一方面,是孩子喜欢乱跑而忽视了周围,二是由于孩子身高矮,驾驶员更不容易观察到。
对每一位家长来说:
1、教育孩子不要在停放的车辆周围玩耍;
2、带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外出时,牵住孩子的手,不要让他脱离家长视线;
3、教育孩子步行走人行道,不要进入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走非机动车道最外侧;过马路走斑马线,遵守信号灯;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4、 教育孩子远离路边停放的车辆,以免突然启动或突然开门;
5、对于低龄幼童,在家要有家长看护,在学校要有专门的监护老师,不要让儿童独自玩耍。
6、走在路上,家长要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手机。
总之,司机要有观察盲区的意识,低速慢行。
家长要教会小朋友:不在车前跑,不在车后留,不在车边站,不在路上玩。
这篇安全科普文,看着事故中孩子们在受伤中挣扎,甚至有些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小编的心情非常沉重,希望以此警醒世人,能够有更多的家长和司机朋友们看到,让惨剧不再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