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土坯

作者: 汉水烟柳 | 来源:发表于2017-08-03 16:57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去一个村庄,粉墙红瓦林立的小洋楼中,还夹杂着几座低矮破败的土坯房。看到凸凹不平,斑驳灰暗,缝生枯草的土坯墙,不由得心生感慨,想起童年看到的脱土坯的情景。

人类从洞穴走出,来到陆地生活,经漫长的岁月摸索,学会就地取材料建造房子。在山里,用石块垒墙。在平地,用土加工成土坯,成为筑墙的主要材料。它的大小和现在的红砖相近。

我们经常说,秦砖汉瓦。秦时就学会制砖。可一直到上世八十年代之前,中国广大的农村,到处还是土坯房。只有公家机关单位,建房砌墙,才用得起青砖。从一个侧面说,我们的国家,在两千多年时间里,发展是多么的缓慢。

我出生农村,长在农村,对土坯制作多少还知道点。那时农村普遍贫穷,买四五分一块砖,一幢房子几千块砖,大部分都买不起。有的顶多买一两百块,下地脚用。条件好的,多买点,砌“砖包墙”,外面看砖墙,内里是土坯芯。家家户户娶媳妇盖房子,都是自己拖土坯,当砌墙材料。脱是本地方言,是制作土坯的意思。

脱土坯,通常在夏天。夏天麦糠下来,天气热,是拖坯好时机。一般是在平坦开阔的地段、路边水沟,就地挖土或者从别处拉来一堆土,撒上麦糠,或铡短的稻草,浇上水,赤脚踩,铁锹铲,和成均匀黏稠的泥团。麦糠是土坯里的粘接材料。

泥和好后,一个人铲泥,一个人提泥,一个人开始脱坯。在平整地方撒上硝灰(草木灰),搁上木制坯模子,用刷子沾水,沿模子四壁刷匀,开始往模子里填上和泥团,填满后,用棒槌敲打密实,再用抹子沾上水抹平表面,开始起模,以次循环往复。撒草木灰,隔离坯与地面粘接到一起。模子刷水是起模时好起,不缺棱掉角。遇到好脱坯手,一晌午打个三四百块也不是问题,主要看场地和原料。

脱好的土坯,晒个二三天,晒干晒硬,翻个面晒干,就可以搬起装车,拉回家码院内墙头,用塑料布盖板,以防被雨淋坏。等屋架,檀条,椽子,瓦,芦席,门窗筹备齐全,就可以建新房了。

在我模糊印象中,还有一种叫“土渣阀”的墙体材料。就在长有稻草或杂草的地方,用石磙碾压瓷实平整后,切成土坯大小方块,然后铲起来厚薄如土坯的土渣阀。可能破损大,合适的地块不多,渐渐被淘汰。

最早时,还有用稻草盘泥和麦秸和泥垒墙的。垒一截高度,就要用木棒,两面槌打瓷实,等硬到一定程度,再往上垒。但这种垒墙技术不易掌握,墙垒到中途,不是歪就是裂,以后也不采用。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红砖,灰砂砖,空心砖,轻质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已取代流传了几千年的土坯。成为作为农耕文化一部分的土坯及土坯房,也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走进历史,成为文化符号,成为人们的一种遥远的记忆,和一丝丝萦绕在心灵挥之不去的乡愁。

相关文章

  • 脱土坯

    前几天去一个村庄,粉墙红瓦林立的小洋楼中,还夹杂着几座低矮破败的土坯房。看到凸凹不平,斑驳灰暗,缝生枯草的土坯墙,...

  • 土坯房

    手机内存不够用,删除了许多照片,独独这几张老家土坯房的照片舍不得删除,偶遇挫折心情低落时,便不由自主地翻出这几张照...

  • 土坯房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脑袋里出现了问题,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似乎也没听人说过,因为有谁叫他傻景柱而跟谁翻了脸,当然还...

  • 土坯房

    夜是寂静的冷,土墙边不知名的虫子声音嘶哑难听,一声盖过一声,仿佛在掩饰什么。一个黑影窜入破烂的黑黝黝的窗户...

  • 土坯房

    连日的阴雨天气让我想起儿时住的老房子——陈旧的土坯房。 那时的我约摸十岁的样子,因为我清楚的记得十岁还在老房子里过...

  • 土坯房子

    01 老家的房子,很有年代感吧,这也算古建筑了,要是拆迁了,它的主人会不会很高兴呢? 02 经过连续多天暴雨的洗礼...

  • 拓土坯

    七十年代的农村,一般盖房子都是用土坯,很少能用的起纯砖结构。我的家在鲁西南平原,那时候村子里要是谁家盖...

  • 记忆.土坯

    文/孙喜臣 土坯,在农村以前那个年代,它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论家里修点儿啥,没有它...

  • 土坯房

    漫步于喧嚣街头,总是容易被来往的行人车辆打乱思绪。于是,在路边行走的我,耳朵里总塞着耳机,这样不容易被打扰,也能帮...

  • 土坯房

    家乡的土坯房,,随着爹娘进入回忆的流沙江,那时,没有床只有炕,炕头是挨灶台最近也是最暖的地方,从记事起就是我专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脱土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oq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