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喜臣
土坯,在农村以前那个年代,它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论家里修点儿啥,没有它可真就不行。
灶台是用土坯搭成的,讲究的人家,在锅台上放几块薄木板,显示干净。勤快的女人看锅台面,不平乎了,也不使泥板子抹泥,就和点稀泥用手抿一抿了事。
睡觉用的火炕,炕墙子是用坯搭的,炕面子是用坯棚的。炕面低下的炕洞也是坯码的。
那时候的土坯炕,炕洞的搭法和现在的搭法,大不相同,炕最下面是一尺左右厚的炕洞土,之后才是两三层坯高的炕洞,炕洞有直洞或花洞两种。每年在秋收之前,必须要扒炕,清理炕洞里边的草木灰和胡瘤,不然的话,炕洞矮窄会堵塞,造成炕倒烟,不好烧。
把炕里边清理干净之后,再使用新土坯,再码炕洞,再把炕面子重新棚好,再抹上两遍泥。扒下来的旧坯,就扔到粪坑里攒粪。 七层灶台,八层炕就是指灶台和炕的高度。烟往高出走,火炕略高于锅台,是为了走烟通畅。
盖新房子,更是离不了土坯,码檩口、砌房墙躲、砌屋里墙壁子,还有上边提到的灶台和火炕。一撮新盖的三间土房子,起码要一千五百块土坯,才能差不多够用。
土坯是坯模子脱出来的, 做坯模子的材质必须是红松木,这种木料遇到湿干它不变形,另外它也不起木刺,不容易扎手。坯模子的尺寸是:长一尺二寸,宽六寸,高二寸五分左右。坯模子板壁厚为六分左右。
坯模子制作,要用双眼儿双卯,并且在横头外侧,分别要用一只竹筷子别上,用于脱坯时,方便起坯模子。
东北农村脱坯的时间,大多都是在农历八月初进行。太早了没有躲过雨季,太晚了土坯不爱干。那个时候每个屯子,都有一个大水坑,水坑边就是脱坯场地。 脱坯的日子,要选择在晴朗天气进行。从家里拿来了铁锹、二齿子、铁杈、坯模子、麦桦(秧角,小麦脱完粒的残料)、水桶、脸盆子。
脱坯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要选择好场地,之后就是挖土把秧角和土掺和好,再浇上水,用二齿子扒两遍到三遍。泥不要和的太稀或太干。在脱坯之前,先把坯模子用水泡湿,脸盆里装上一些水,根据场地地形选好合适的行向,再把坯模放平,用铁杈撅来一堆刚和好的泥,放在坯模旁边,再用双手掐泥,约么坯模能装满即可。再把泥滚动成圆柱形,之后再放到坯模里,用手捧盆里的水,洒在泥上,把泥四周抹光,攥着拳头把模子里的泥往两头四角推一推,之后用手把泥按成和模子四周相平,(泥不够要填,多了要减掉)再捧一捧水,洒在坯面上抹光,再拔掉坯模,这第一块坯就算脱好了。这第二块、第三块就是以此类推。
如果你想明春盖新房子,今秋就必须脱坯,预备酒菜,多找几个人来帮忙!如果就是用来平时扒炕,一个人一天脱一二百块坯就够了。
刚脱完的坯,最好是要看护几个小时,有的小孩子特淘,看到有坯就想到坯上面走,坯上如果踩了深脚印,就会变形,也就不好用了。
脱完的坯要晒三四天,看外表干了,就要把它搬立起来,再进行晾晒,直得注意的是: 如果坯是南北行的,就应该把坯底朝南站立。同样,如果坯是东西行的,坯底部朝西即可。其目的就是增加阳光照射时间,使坯干得更快。立起来的坯,再晾晒到三天四天就可以了。
还有, 搬坯的时候,最好还要带上菜刀,一边搬立坯,一边把坯底多肉的部分削掉,以方便扒炕时好用。晒干的坯,你是直接用车往家拉,还是就地码坯垛,只有随自己安排。
看看现在,屯村里边没有人再用土坯,土坯炕也取消了,都是砖和水泥板构成的。灶台面也改成镶嵌瓷砖的。房子都是砖瓦结构的,更是离土坯远之。脱坯取水的大水坑子,已经成为干坑,都植树成林了。就连坯模子,能保存下来的,也不为太多。
用土坯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也只能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记忆罢了,你说呢?
谢谢赏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