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839011/f02c8085ad04d5cc.jpg)
读《岁月的针脚》有感
《岁月的针脚》是日本作家小川糸的作品,之前曾经读了她的《山茶文具店》和《闪闪发光的人生》,很喜欢,所以对她的作品抱有好感和期待。
这本书是一些随笔类的文章,大部分写的是作者旅居德国柏林的生活。
读完,也对柏林的生活产生了向往。
这本书带给我的第1个启发是:对生活的规划。
德国人把工作日和休息日做了严格划分,工作日傍晚6点以后以及周末不允许发工作邮件,是写进法律的。作者有感于此,对自己的生活日程进行规划。
周一到周五上午工作,周五下午会朋友、吃饭、商谈、采访,周六看电影,与丈夫或朋友用餐。
这样规划后,生活变得条理清晰而高效。
第2个启发:生活的艺术。
为了让每天(尤其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的辛苦得到缓解和慰藉,作者给自己设定了每日奖励。
周一:蛋糕日,德语课后就可以到甜点店享用美味的蛋糕;周二:温泉日;周三:瑜伽日;周四:泰式按摩日;周五:吃鱼日;周六:吃饭准备下周便当;周日:遛狗、林间散步以及享用啤酒。
生活也是一门艺术,一些小技巧可以让日子更丰富有趣而又充满期待。
第3个启发:苦难也是财富。
作者小时候,母亲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她。老师要求写日记,她不愿也不能每天都写母亲的打骂,于是开始虚构,这便是她写作的萌芽。
第4个启发:很多人对往事的记忆并不完整,补充和修复记忆,会帮助我们疗愈。
作者记忆中,她和母亲关系很敌对,她对母亲很憎恶。
某日,作者却偶然发现一个叫“宝贝”的文件夹,里面有一百多封十年前她跟母亲来往的邮件,里面有很多她已经忘记或刻意忽略的母女之间的温情时刻。
读及此不禁想起另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写的也是主人公在长途步行中,他和妻子都回忆过往,各自整理内心,彼此谅解和疗愈的过程。
有时候记忆会因为强烈的情绪和个人偏好而有失公允,记忆并不等同于事实。
第5个启发:不花钱的快乐。
作者笔下的柏林,是一个物欲很低的城市。大家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放在门口,陌生人觉得有用会自行拿走使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大家都这样,并不会觉得捡拾别人用过的东西有什么羞愧之处,这倒让我想起《越简单,越美好》一书里描述的北欧,也是如此,亲戚朋友之间互赠小孩的旧衣物或其他物品,大家都觉得自然而正常。
柏林人还特别有创意地将一些旧物进行改造利用,比如将长靴和绞肉机当成花盆来用,将意式咖啡机的一部分做成台灯灯罩等等。
第6个启发:作者对拉脱维亚的推崇。
作者把拉脱维亚视为她前世的灵魂栖息之所,不过并未过多描述其魅力所在,除了写拉脱维亚的“十得”和拉脱维亚的香肠培根比德国还美味外,并没有着墨过多。
拉托维亚“十得”:1、时刻采取正当的行动;2、与邻人为善;3、为社会无私奉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4、认真而快乐的工作;5、完成各自的使命;6、时刻向上、磨炼自己;7、对家人、邻人、故乡、自然等衣食住行的一切心怀感激;8、无论境遇如何,都要积极开朗;9、不吝啬、要大方;10、凡是将心比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