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834)

闲读《随园诗话》(834)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2-10-30 20: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六·七八】

康熙间,杭州林邦基曾如兰能诗。邦基死,招之相从。曾矢之曰:“有如皎日。”后立其兄子光节,葬毕舅姑,吞金而亡。吟诗曰:“镜里菱花冷,三年泪未干。已终姑舅老,复咽雪霜寒。我自归家去,人休作烈看。西陵松柏古,夫子共盘桓。”一时和者数百人。未死前十日,先具牒钱塘令周公。周加批,用骈语慰留之,竟不从而死。可谓从容之至矣。

林邦基,清康熙时仁和(今杭州)人。祖籍福建长乐。其他无考。

曾如兰,林邦基妻。福建长乐人。

矢,音shǐ,本义为箭。《广雅》:“矢,箭也。”以竹为箭,以木为矢。古通“誓”。发誓。《诗·卫风·考槃》:“永矢弗谖。”《论语·雍也》:“夫子矢之曰……”

皎日,音jiǎo rì,意思是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辞。三国·魏·曹植《黄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于疏必与;罪之宜戮,在亲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明·沈鲸《双珠记·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贵,决不有负,指皎日昭昭为证。”清·黄叔威《赠陈梦雷古诗》之六:“皎日方寸心,万古经乾坤。”

光节,人名,林邦基兄之子,原名林志文,过继给林、曾夫妇为嗣子,知县为之改名“光节”,以表彰曾如兰坚贞守节之举。

舅姑,音jiù gū,释义:1、称夫之父母。俗称公婆。《国语·鲁语下》:“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唐·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2、称妻之父母。即岳父母。《礼记·坊记》:“昏礼,壻亲迎,见於舅姑。”郑玄注:“舅姑,妻之父母也。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具牒,音jù dié,指具名递交诉状。具:陈述;开列。唐·韩愈《与郑相公书》:“伏惟不至远忧,续具一一,咨报不宣。”张难先《日知会始末》:“事略依次具后。”具名;开具。牒:牒诉。意思是讼辞,诉状。《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吕向注:“牒,文牒也;诉,告也。”宋·司马光《送人为闽宰》诗:“政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宋史·文苑传一·何承裕》:“每览牒诉,必戏判以喻曲直,诉者多心伏引去。”

骈语,音pián yǔ,意思是四六对偶的语言。明·沈德符《野获编·禨祥·雷震陵碑》:“雷震长陵碑,上命重建,时内臣督工竣事,叙荐阁部,科道诸臣皆用骈语,如宪臣勘功胪列无异,识者已骇其僭矣。” 《明史·阉党传·阎鸣泰》:“凡疏词揄扬,一如颂圣,称以‘尧天帝德,至圣至神’。而阁臣辄以骈语褒答。”骈语本是一种文学写作方式,在叙事说理方面,胜于诗词,逊于散文,由于古代官员多出身士子,文学素养较高,故在判词上亦常用骈语。

本条诗话所述内容,源自清·冯景《解舂集文钞》。冯景(1652—1715),字山公,一字少渠,浙江钱塘人,康熙朝国子监生。该书是其在康熙年间撰写的散文集,构思精妙,造语古朴,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清同治年间,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亦名《壬癸藏札记》)卷二有“林烈妇”条,乃节录于此。

附:《林烈妇》

前辈诗文集所载烈妇节妇事迹,几乎累牍难书矣。顷读《解舂集文钞》林烈妇曾高行传,孝节兼尽,仁义两全,盖尤闺阁中之从容中道者,亟节录之。妇名如兰,长乐县人,适同县林汉朝仲子邦基为妻。事舅姑极孝,相夫以礼,兼通文翰,工诗。汉朝贾于杭,遂徙家焉,占仁和籍。妇嫁十二年无所出,康熙癸未,姑没,邦基哭成疾,妇哀毁同夫。邦基病革,谓妇曰:“尔能从我地下乎?”烈妇泣而诺之。邦基犹张目视妇,乃指天矢之,邦基笑而瞑。妇制二棺,敛夫毕,将以身殉,再投缳,皆遇救。汉朝劝止之,不听,于是投牒仁和县,报明尽节。县令谢俨批牍尾曰:“尔媳曾氏,宜代夫尽孝,尔速为立嗣,庶慈孝节义萃于一门,尔其婉谕,毋求存案。”于是汉朝执批归,反覆劝谕,妇号曰:“翁有伯叔妯娌在,岂不足供养哉?”潜以指环、金丸,将吞之,汉朝复奔县求存案,免后累。俨又批曰:“尔速为立嗣,本县当捐俸相恤,给匾预旌,尔慎勿坐视。”汉朝归,复涕泣劝谕,且立其次孙志文为邦基后,命妇抚之。越十日,妇乃自为词诣县曰:“蒙谕养亲教子,为孝节两全之道,氏亦知之。惟思夫已有兄翔、弟翊,可供子职,亲年虽老,无须氏养。伯翔次子立为夫后,本生有父,无须氏教。回念亡夫临终,许氏身殉,氏泣诺之,夫方含笑入地。若盖棺未久,即负前言,他日黄泉,何颜相见?且氏素守闺训,生平一话一言,不肯苟出,岂可兹事反失大信。至于翁亲伯叔,劝谕谆谆,氏志弥坚,非关挽救之不力。今特亲叩求批,借免贻累,氏死之日犹生之年。”俨又批曰:“此禀仍不准存案。嗣子已立,本县命名为林光节,尔善抚之。尔许以身殉夫,不负前言,是也。但来日方长,人事难料。万一老亲失养,稚子失教,尔夫亦当含哀地下,深悔前言。不若抚孤成立,事翁终身,乃践前约,则所全实大。盖慷慨赴死易,从容守节难,勿泥小谅而废大伦。”俨即捐俸金,并大书孝节双全四字,表其门闾。妇痛哭归,乃抚光节,孝养汉朝惟谨。自癸未迄丙戌,凡温膳视膳之礼,视子职加勤焉,四载如一日。明年九月,汉朝疾发,妇竭力扶持,佐伯叔妯娌侍汤药,历久不怠。又明年三月,汉朝捐馆,妇哀毁如丧姑时,脱簪珥以襄葬事。两丧并举,独留夫棺不出。又尽解衣装,营身后事咸备,乃告妯娌曰:“吾今可以践前言矣。”遂绝粒十四日而殒。先期集平日诗文稿焚之,临终赋五律一首,有“我自寻夫去,人休作烈看”之句。自来妇女殉夫,多出于激烈,而曾氏乃近于中庸。呜呼!亦难能矣。县尹谢君,必非庸吏。

陈康祺(1840—1890),字钧堂。鄞县(今属浙江)人,陈鉴之长子。同治十年(1871)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后任江苏昭文知县。辞官后家居苏州,有别墅“洀园”,藏书颇丰。师法钱大昕、俞正燮。博学多识,尤熟悉清代掌故。著有《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四笔,共六十三卷。

(待)

相关文章

  • 闲读《随园诗话》(834)

    【原书卷六·七八】康熙间,杭州林邦基妻曾如兰能诗。邦基死,招之相从。曾矢之曰:“有如皎日。”后立其兄子光节,葬毕舅...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 闲读《随园诗话》(4)

    【原书补遗卷五·一十三】山东道上,妓女最多,佳者绝少;过客题诗壁上者亦多,佳者亦少。独有无名氏末二句云:“最是低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8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rx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