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缘起
长期以来,我深受着一个想法的困惑——“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个长期,有多长呢?在我初三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人活着,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是啊,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就是父母老师嘴里的:好好读书,出来找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可以结婚生娃,再盼着自己的娃长大成人。可我不读书不也可以出来工作吗?也可以结婚生娃养娃呀,就像我的父母养育我一样,如果跟我的父母一样,这不就像是小草在轮回吗?一颗小草活着,或者死亡,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呢?
哪怕我读好书,找好工作,结婚生娃,无非就是成为一颗更强壮的小草,一颗更强壮的小草,活着,或者死亡,对世界能有什么影响呢?
所以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我非常的重要,能解答好它才是我“重生”的关键。但我实在无法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历史政治书中找到答案,哪怕我扩大范围,从《意林》《读者文摘》《哲思》里面找我也没找到。
带着这种深深的痛苦我进入了高中。因为这个问题的困扰,加上到了城里一个新环境的冲击——哇!我发现比我家有钱的人很多很多,读书比我厉害的人更多更多,那我的位置在哪里呢?慢慢地,我对学习没那么上心了,也就在哪个时候,我开始疯狂沉迷各种网络小说。
凡是能对一件事物上瘾,往往意味着现实生活里有所空缺无法弥补。读小说越多越混乱,为什么人家的家庭是那么的幸福,而我家里面就那么多的争吵?为什么人家可以随随便便迈向巅峰,而我就连考个试都比不过同学?为什么男主角最后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而我连一个问题都无法解答?
上学读书到最后,是一种深沉的悲哀笼罩着我,为我平凡平庸却又是那么痛苦地想挣扎但不知道往哪里挣扎的一生。直到最后我在毕淑敏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几句话:“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意义!”
问题似乎暂时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我该怎么去建立自己的人生意义呢?带着这种困惑,我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构建意义的方法,我去积极当选班干部,系干部,参加系里的文娱或体育活动,加入各种各样的协会,做各种兼职、志愿者,尝试恋爱......时间,精力投入了很大,但收获甚少。
诚然,我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提升,但是我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该怎么去建立自己的人生意义呢?一转眼就来到了大三,我们又要准备实习了,到这时我才发现其他同学插本的插本,考编的考编,唯独自己好像没什么着落,空空荡荡的......
又是带着这样深深困惑,我步入了社会,刚开始,选错了岗位,再加上家里,情感的诸多不顺,那个时候的我开始疯狂沉迷小说,熬夜,赖床,深夜痛哭.....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年,直到我读了一本救赎自我的书——《当下的力量》,一切的困惑才迎刃而解。

开悟得解
我们的大脑有个倾向,喜欢做确定的事,而现实的情况是千变万化,很多东西我们的无法一一确定,这就带来了理想与现实的拉扯。
兼之大脑还有个本能——急于求成,面对着工作,学习,生活,情感等种种悬而未决的事,本来就缺乏耐心的我更是显得焦虑,烦躁,压力爆棚。
举例:
1.我这辈子该怎么度过?如果我没有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那我之前的时间不是白白虚度了吗?
答:没有白读的书,也没有白走的路。我现在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认识来自于我千千万万个日夜的思考,没有这样反复的,迭代的思考,哪怕现在穿越回初三告诉我正确的答案,当时的我也很难理解。我不能用现在的“质变”去否定以前的“量变”是没有意义的。
有人要说了:我不像你,思考这个问题将近10年了,那么透彻,那我怎么办?对于现在还没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朋友,不妨把“过好每一天”当做暂时的人生的终极意义。我相信大道趋同,寻找到一种让自己过得充实、幸福的生活,肯定是没错的。就像你不知道做什么时先去好好挣钱,打好经济基础肯定是没错的,舞台搭好了,意义就会自己唱戏了。
2.我该做什么工作?如果我不确定这份工作是最合适的,那我不是在浪费时间了吗?
答:我该做好手头的工作。感受这份工作的节奏、强度我能不能承受得来?用心体会这份工作能不能带给我成长,给予我渴望的成就感?如果不能,那就早点换呗,好工作本来就不是等来的,骑驴找马就行。
3.原生家庭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如果我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马上解决它,结束这种痛苦,那我怎么愿意面对一团糟的生活呢?
答:这个问题极难极难解决,又是必须要持续面对。家是一个离得近会伤人,离得远会想念的地方。我确实没有办法马上解决父母的问题,因为这些本来就是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需要自我改正,自我完善的课题,我用不上劲。那我能做的是什么呢?管好自己的情绪,壮大自己的实力。
如果家一直给我传递负面的能量,那我可以选择拒收。我必须先学会自己和自己达成和解,变得平和、稳定,踏踏实实地去解决自己的课题,而不是在他们两个闹矛盾时又引爆自己的问题去火上加油。当自己思想独立,经济独立,情感独立时,再去试着一点点去影响,引导自己的家人换新的方式来相处。
毕竟从长远来看,父母的力量是会在慢慢地衰退的,儿女的力量则在慢慢地增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保持耐心,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攻守转换,父母变得依赖我们的那天的到来。
4.我该和谁共度一生?如果我不确定唯一的伴侣是Ta,那我不是在浪费时间了吗?
答:我确实不知道我该和谁共度一生,我也不确定唯一的伴侣是不是她,但我愿意给所有我喜欢的人一份尝试的开始,给所有喜爱我的人一个机会。
英国数学家彼得·巴克斯发表的论文《我为什么没有女朋友》其中有一个公式:𝐺=𝑅∙𝑓𝑝∙𝑛𝑒∙𝑓𝑙∙𝑓𝑖∙𝑓𝑒∙𝐿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运算得出结论:在英国有26位女性我可能与她拥有一份美妙的感情。在一个不期而至的夜晚,我将有0.00034%的机会遇到那位特别的人,这个概率大约是1/285000,不是太妙。
我们参考一下这个数据,找到真爱的概率大约为二十八万分之一。问题是,哪怕你遇上这二十八万分之一的所谓的对的人,人家凭什么又认为你是对的?没有人天生是为了成为别人的唯一而出世的,世界也不会放着一个人专门等着我在合适的时候去找到她。
那我能做什么?开放自己,给自己和别人更多的尝试的机会,抱着真诚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的相处。我依然不知道我的唯一在哪里,起码我可以不辜负别人和自己。
剖析总结
读到最后,聪明的读者应该发现了,全文通篇读下来,我有没有就每个问题给出一个最为正确的最为确定的解呢?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找到唯一的确定解。
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哪怕你知道了唯一的确定性解,你就能确保自己一定会这样选择啦?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我们人人都知道读书好!读书是最好的出路,但我们真真正正把它当成了唯一的选择,唯一的确定解了吗?
这里就涉及到我们自身的弱点。人生的第一性原则在于体验。没有体验,没有真正经历过这样的事,没有受到过生活的毒打,我们无法就这件事形成深入而独属于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就更别谈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就像老师父母一直苦口婆心地教育我要好好读书,要珍惜读书的时光,但我只有在出来遭受过社会的毒打之后才后悔当初的脑子进了水。
好在,人生是一段长跑,还有选择的机会。人生的第二性原则在于再次选择。没有第二次乃至第三次以上的再次选择,我们就无法形成相对稳定的偏好、结果。这样的偏好,结果有可能是坏的,有可能是好的,但它又将会成为我们下次做选择的基础。
承认吧,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找到唯一的确定解,但我们的第二性原则可以带领我们靠近最合适解。
拥抱变化吧,即便没有一辈子的最优解,也可以拥有当下的最适合之解,再由一个接一个的最适合之解,靠近最优解,最极限的确定解!
从今天开始,给大脑一个缓冲,只做当下最合适的事,做大概率是对的事。尽管现实千变万化,未来悬而不决,我们只需把握好过程,耐心等待,它自然会慢慢变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