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一趟月光的旅行。
小时候的夜晚,满天的星星,密密麻麻,天空似乎不是黑的,而是深蓝色。学习地理课本里的星座是让人头大的。但是抬头望天空,北斗七星是清晰可见,还有银河,星星的密度超过了夜空中其它地方。
月明星稀,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属于认知上的真理,在月光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确实会少许多。月光柔静,又清冷,最早学到的诗句便是“床前明月光”,思念在夜深人静时产生。“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思念,在寂静辽阔的夜里,会奔驰在家乡,会回到爱人身边,千里共婵娟。
不知道为什么,写月光又想起《三娘教子》这个秦腔折子戏,不管是名家唱还是戏曲爱好者唱,这出折子戏都是经常被选中。其中有一句“三九天冻得我娘啪啊啪,啪啦啦的战,你奴才见月拍手你心喜欢”。这明显是一位母亲的爱子之心的表现。
最成功的教子案例应该是《三娘教子》,一家富人家道中落,只留下三娘和一个老管家守着落败的家,养着家里的小少爷,小少爷不好好学习,于是三娘管教他便唱出来这出戏,最后孩子心智开窍,用功学习,考中状元。这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期望。
“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在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是可以看到月亮里面的阴影的。在没有接触到科学解释以前,那里是广寒宫,是用汉白玉建造成的,一尘不染,住着嫦娥仙子,有着可爱的玉兔。仙女姐姐长得一定很漂亮,玉兔毛绒绒的一定乖巧。到再长大一些,知道月宫有一棵桂花树,吴刚叔叔在砍树。再长大,知道了许多,原来月亮上除了尘土和岩石,什么也没有。幻象着,月亮上什么时候可以移民。等给孩子说的时候,一边还是说月宫仙女玉兔,一边自己想嫦娥“捧出桂花酒”的时候,会对吴刚说什么呢?孩子早已超前了,说“月亮上什么也没有的。”
很喜欢《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变化的月亮,从月芽、小船到圆盘,从缺到盈,让人无限想象,从哲理到诗歌,由自然到文艺,月光被人类的情感无限放大。
秋虫唧唧,在一堆声音中,唯有那一只蟋蟀的声音留恋在月光下低唱。从《诗经》到《木兰诗》,再到《那一只蟋蟀》。她的声音中有爱情,有亲情,有思念有牵挂。秋的月光,在蟋蟀声音中,更是远离家乡的人的一种寄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