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月半,鬼门开”。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就是中元节,也是我们俗称的“鬼节”。据说,在这一天里,阎罗王都会下令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人们会在当天准备好丰富的供品,烧香焚纸来祭拜他们。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但随着佛教传入后,因佛教中的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两者便同时流传下来。
僧自恣日
自从佛陀在世时,僧团每年夏天都有三个月的安居,从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为止。因为印度地处热带,在雨季中,虫蚁遍野,雨水泛滥,出家人不便外出游化,所以佛陀制定律法,僧众聚集一处,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专心修道,名结夏安居。弟子们同修共勉,互相策发,则道业易成。
直至七月十五日这天,安居功德圆满,僧众必须举行自恣法,即共同集合在一起,做一次非常坦诚的检讨和报告,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再请其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忏悔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所以这一天叫做僧自恣日。
佛欢喜日
因为三个月中,大家都在精进的修行,有不少人因此悟道,证得圣果。其余虽然没有悟道,但经过长时间的修行,道业精进,身心也都是非常清净、安宁、开朗、坦诚的,这是值得恭喜,也值得欢喜的事。佛陀最欢喜的就是众生福德、智慧的增长,所以这一天又称为“佛欢喜日”,是一个吉祥欢喜的节日!
而十方信众,也利用大众僧集合到会的这天,纷纷会合来供僧,因为供养初发心菩萨功德很大,供养精进专修圆满的行者,功德也非常殊胜。据《杂宝藏经·卷第五》记载,在佛陀的时代,当时有一位信奉三宝的女子,在僧众解夏自恣之日,恭候于佛陀经行的路上,燃灯供养圣者。不久,女子命终之后,往生忉利天摩尼焰宫殿之中。从此处宫殿,全身焕发金色光芒,能自在返回如来身边,听经闻法,建立正信,善解明悟,证得圣果。
盂兰盆节
“神通第一” 的目犍连尊者,也曾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设盂兰盆供,供养十方众僧,回向给其已故的母亲。这其中还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即男女老少皆知的“目连救母”。
以神通第一而见称的弟子目犍连尊者一天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饥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
其母见了白饭急不可耐,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一样,不能食用!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得母亲,使她脱离苦境!于是想起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因此他就立即来到佛前,诉说自己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况,并说出己运用神通之力盛饭给母,而母亲不得受食之情形,还至诚恳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当时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亲,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确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陀便教导目犍连尊者: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安盂兰盆中,施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宣讲了一部《盂兰盆经》,告诉大众:“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这“盂兰”翻译为“救倒悬”是极苦的意思,比喻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如饿鬼道中的众生,腹大如鼓,喉细如针,饥饿难堪,如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所以说“盂兰盆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在这一天,我们要供养僧众,回报父母深恩。
报父母恩 广种福田
《赞僧功德经》佛陀曾云: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
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 。
《盂兰盆经》云:若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足,身心安乐。
十大父母恩
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
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
五、回干就湿恩;六、哺乳养育恩;
七、洗濯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
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愍恩。
报父母恩咒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 suō h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