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十二岁的儿子额头上一头疙瘩,他一边洗脸擦拭那堆顽强的痘痘,一边泪水涟涟的跟我哭∶
“你为啥要发那么大的火,用那种语气跟我说话?已经周五了,我想好好休息休息难得不行吗?”
看我不吭声,豆大的泪珠一颗接一颗的挤出来,腾出洗痘痘的洗脸巾马上去擦那个泪,眼睛开始殷红一片,眼皮子肿起来,眼睛剩下一条缝。
“我其实就是想得到你的认@可,咋就这么难呢?你一直拿你当年的标准去要求我,我做不到啊,我又不是你,我就是我自己啊,得不到认可,我真的很没有安全感。特别难受。”
我向前挪了挪身体,打算跟他再谈谈,这个大儿子,已然到了青春期了,他希望得到自由和爱,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希望获得生活的掌控感。
我也意识到,过于要求他达到某个声称的标准其实并不现实。
这个孩子他不想被比较,他只想自己慢慢走,不想突出表现,也不想垫底踏踩。
而我作为家长,往往在言行上有较多的打压和极限想法。比如,拿了低分,就会顺势认为“分数越来越低了,马上就要滑到倒数了”,比如,屋子里乱七八糟,就会认为
“这是狗窝吗?,你整天待在这样乱嘈嘈的环境里,学习能好就怪了!”
看到他看那些无脑的视频,蹦的嘻嘻哈哈,就能让我突然窝火,这样的毫无审美的东西,他却乐的不像话,这审美偏离到什么地方了,脱口而出的就是,
“给我关了!不准看这些烂糟东西!”
对于这样的场面,他回了一句话∶“可是,妈妈,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我就是想休息,我舒服了,我笑了,就是它的价值!”
……这话,居然噎得我回不了嘴!
那些无脑的短剧不是照样红火,是不是无脑得个人自由判断,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妨碍人家每天输出,赚的盆满钵满。
这就有点太“端”了。
我们也许不需要那么“端正”。
今天他觉得委屈,稍稍有不同,他领回来一张单元测试卷,分数97,然而,满分有6个,90分以上的19个,这么算下来,他所认为的“高分”,其实也不过是卷子难度等级低而已。
然而,他却觉得我不认可,憋闷异常。说我总有名目繁多的理由去否定他。
那么,我要怎么肯定呢?我读了一堆育儿沟通的书,了解如何把“否定式”变成“肯定式”,他已经觉得自己棒了,回家找寻认同,无非就是从我的嘴里说出他自己认定的话。
那么,我要肯定的是,你有钻研的精神,对于喜欢的方面,总能刨根问底 ,并且重复发问,积极探索,比如对于军事武器的知识探索就仅仅两个月达到了数年军事迷的程度。
还可以肯定,你不是不上进,只是不想那么拼命,跟目前我上班的状态类似。我是没有资格鄙视你的冥顽不灵。
再可以肯定的是,分数高高低低,如果还能回来,也可以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只要潜心贯注,考试也没什么好在乎的。
现在想来纠结你分数上几分的差异,实在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终归还是我自己的个人焦虑投射在了孩子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