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男孩拿到这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它在各大颁奖典礼和影评榜单上的口碑好到一发不可收拾。
譬如,它拿到了金球奖最佳影片,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佳榜首等,媒体评分网站Metacritic也给出了99的高分,烂番茄观众新鲜度保持在90%,相比之下,在国内略受冷遇,豆瓣网友只给到7.2分。在这就不一一截图了。
电影是我除读书、写文以外的另一大爱好,并且,我向来对获奥斯卡的影片情有独钟。这种影片需要我们要耐得住性子,慢慢品味,方能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历届的最佳影片我都会反复复复的看,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触。这届也不例外,名单一出,我第一时间把影片下载下来,完完整整的看了两遍。
看完后,我在琢磨,这部影片到底讲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关于种族的电影;也有人说,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同性恋。在我看来,黑人,性,毒品这些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影片着重强调的是一个黑人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对爱的认知,尽快这条路充满坎坷和各种各样的苦恼,与常人无异,生活都要迫使你一一去面对。
所以,与其说是同性恋影片,不如说是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故事。
爱是一个很微秒的东西,很难用语言去表达,导演采用王家卫式的艺术手法,将影片分为三段式,克制的情绪,隐忍的表达,镜头语言化繁为简,画面安静到令人窒息。每个片段衔接之间大量留白,相信也是导演想把更多想象的空间留给观众吧。
天真的孩子,孤独的小不点
小不点儿童时期,因被怀疑性取向有问题,经常受到同龄男孩的欺凌侮辱,而自己却无能无力。他的母亲又吸毒成瘾,对他更是刻毒至极,经常训斥他,他憎恨他的妈妈,不愿意回家。所以,在这种种的环境下,致使小不点性格孤僻,脆弱敏感。
有一天,他被一群孩子追打,他躲到了一间破旧的屋子里。后来,遇到了充满善意的毒贩子。毒贩子把小不点带回家,好心的毒贩子和他的妻子一心对小不点好,管吃管住,带他玩,这就成了他第二个住所。
渐渐的,小不点开始鼓起勇气把心中所有的困惑,都坦露给了毒贩子,问毒贩子这是怎么回事。
毒贩子也没有过得的解释,只是告诉他,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而对于这些回答,小不点并不满意,只因他还年幼,是没有办法弄懂的。
有了性的意识,爱开始萌生
都说,少年是性格和品行的塑造时期,这个阶段将是一个人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键时期。
孩童时期,贩毒人曾跟他说,有些时候,要自己决定做什么,没人替你做决定。面对别人的欺凌,他开始以暴制暴,开始奋起反抗,拿起桌椅砸向那个欺负他的人。
家里妈妈还是老样子,让他到外边找地住,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毒贩子家,好心的毒贩子妻子再次收留了他。
同时,他在梦里看见一张男人的脸,正是这个男人把性逐渐渗透给了他,他开始有了性的意识。
他也逐渐明白,这就是爱。
在强大的臂膀,抵不过心底的那抹忧伤
青年时期的奇伦练就了一身的肌肉,看上去伦凶悍无比。他开始贩毒,少一分钱,都跟别人翻脸,别人都惧怕他。
而在被毒品啃噬的不成人形的妈妈面前,自己脆弱的仍像一个孩子。这是一种渴望。他与妈妈相拥,泪水不断的向外涌出。
同样,那个曾经给他第一次的男人也是他心底最难以忘却的。我们姑且理解这就是爱,而且算是初恋。
但奇伦把这份爱保存的那么完整。
他一直假装坚强,当他在与这个男人见面时,他像找到了家一样,躺在男人的怀里。他说,你是唯一碰过我的人,自那之后,再也没有过。
其实那个男人听到这句话时,是难以置信的,自己活成了想要的样子,而他依旧是原来的那个他。
那一刻,我们仿佛忘记了像毒品,同性,黑人等等这些标签性的东西,它如同汹涌的海洋在蓝色的月光下,不知不觉的浸入你的心底,让人变的忧郁。
我喜欢这部影片,这种诗意的表达,没有其他,就是喜欢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