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小诊断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1-11-03 10:05 被阅读0次

得语文者得中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

这话我们都会说,可是让语文老师意难平的、让家长无语“泪先流”的,也正是孩子的语文尤其是作文。

特意挑了一篇很有代表性的孩子的作文,抽丝剥茧的把脉问诊。想探究一下作文成绩“哀鸿遍野”的深层原因在哪里。找到问题的症结尤其是共性所在之后再对症下药,师者指导到位,孩子扎实调整并落实,作文分数“笑傲江湖”,语文成绩完美逆袭还是不成问题的。

好的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
没错,语言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而暖心的话语则是心灵的营养素,是成长的动力。正如《春秋谷梁传》中所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

这是下面这张图片里田野(孩子的名字)的开头段落。其实内容还不错,直接切入标题,还知道引经据典,观点也铿锵有力。

各位请仔细看,这段落里所有的字竟然像撒芝麻一样从头撒到尾,中间几乎见不到标点符号,难得看到一个下引号和句号,竟然和相邻的那个字被塞在一个小方格里。我似乎能听到一个又一个的汉字宝宝被挤得吱吱扭扭的痛苦不已声音。

难以想象,这是一位九年级孩子的作文,水平如此,文面如斯……

我估计,整整9年里,一个个语文老师苦口婆心的讲了N+1遍的标点符号占格规则,怕都“凋零在风中”了吧——竟然都被这孩子生生的当做耳旁风一样置若罔闻了。

呜呼哀哉,我无话可说。

写文章要求“起承转合”,“起”的第1步已经做好了,那么接着该承接了,总得要个过渡吧,瞧这孩子的第二段——

记得那次考试考前我自以为是认为我什么都会了,结果现实给了我狠狠的一拳,我居然考不及格!我感觉非常糟糕。天灰蒙蒙的,回家的路上双腿上灌满了铅一般走不动。天上刮起了风,小草不停的摇摆,似乎在嘲笑我没考好,我的心情跌入了谷底。

这一段落其实是有精彩句子的——那段环境描写。

我看到这里,就问他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他立马口若悬河:营造了……,渲染了……,点明了……

这是标准的阅读理解答题套路。这孩子门儿清,也有作文中活学活用的意识,只是很遗憾,他却把这段出彩的句子掩埋在烫发头一样的书写、没有标点符号的文面中,位置呢,既不是开头也不是结尾处,更没有单独成段。

当然,还有他一贯的坏毛病,没有标点符号,眉毛胡子一把抓。

唉,酒香还怕巷子深呀。好句子千万要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开头段、结尾段,或独句成段。

否则,怎么能做到“勾魂摄魄”第一眼呢?

关键是没有承接过渡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犹如水油难以融合一般,文章就缺了点“蜜里调油”的和谐感。

接下来是——

回到家我无法面对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妈妈说,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想出去,晚上妈妈把饭做好了,妈妈喊我出来吃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段心理描写既符合人之常情,也符合写作要求。

只是下边写着写着就缺了逻辑性——

考的不好,躲在屋里,妈妈带他去游乐场?这之间的跳跃也太脑洞大开了吧。

还是上面的毛病:中间缺少桥梁过度。另外,假话大话空话也有。

其实这孩子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母子关系比较紧张,妈妈怪孩子不争气,孩子嫌妈妈太啰嗦,亲子的沟通渠道堵塞了。

可是文中竟然写了妈妈带她去游乐场,很明显是杜撰的,也是孩子心底最渴望的吧。

只是,文章吸引人的三“板斧”——小(切入点小)、真(感情真挚)、新(新颖独特)中的“真”这一点,孩子就没有透彻领悟。

如果我出去的话,那么就会问我的成绩,可我的成绩一点都不理想,考前我还答应妈妈,我会考得很好,但是我失信了,妈妈接着说:你不出来吃饭就算了,明天带你去游乐园吧。”她怎么知道我想去游乐园呢?然后我答应了妈妈。

成绩考砸了,妈妈非但不计较,反而带孩子去游乐园?!

这绝对是“中国式”好妈妈!!反正我扪心自问都hold不住我要爆发的“小宇宙”。

这个过程其实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也是凸显母爱的聚焦之处,应该以跌宕多姿的形式写出来,可以借用对话、神情、动作……多种描写手段来刻画。

遗憾的是,孩子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全部以平铺直叙的形式说出来,自然味同嚼蜡,白开水一般淡而无味。

不少孩子和同学聊天时活色生香,眉飞色舞,一到写作文就立马软趴趴了。关键还是不会把生活中的语言过渡转化成作文语言。

这既需要老师的引领,也需要孩子的有意识的阅读、模仿和演练。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我非常激动,我把考试成绩这件事抛在脑后,我和妈妈来到游乐场玩,我们玩的很开心,我对妈妈说我要玩过山车,妈妈答应了,玩了过山车之后,妈妈对我说:“孩子其实你不用隐瞒,成绩昨天老师把成绩发给我了。”听到这里我心里十分紧张,接着妈妈说:“知道你这次考得不好,但没有关系,这就是人生。人生就像过山车,起起伏伏有很多坎坷,只要你有一颗。怕困难不惧挫折的心,我就放心了。”听到这里,我这颗悬着的心放下来。我非常感谢妈妈对我说的这些话,使我不怕困难不惧挫折。

冗长的段落,是考场作文中大忌。我经常跟孩子们笑着说,最忌讳“老婆婆的裹脚——又臭又长”。因为阅卷老师要在很短时间内判出一份卷子的分数,他没有足够时间和耐心从你那臭长的段落中寻找到精彩句子。

所以,要想吸睛,善于分段。

当然,还有要命的平铺直叙,你说…我说…你说…我说…这种写作流程,在语文综合水平靠下的孩子中相当常见。

归根结底是孩子们不会讲故事,叙述能力差。不能抓住情节中的矛盾点、冲突点,本身又缺少一定的文字功底,表达技巧欠缺。

行文至此,“暖心的话语”终于姗姗登场!既然烘云托月了那么久,无论如何也要给个特写镜头,聚焦一下吧。可孩子因为缺少了谋篇布局的意识,或者说有意识却不知道如何落实,缺乏实战经验,就这么把文眼句子随手一塞,藏在了文中不起眼的地方!!

可惜了。

所以,到这里,我忍不住再次啰嗦:分段!分段!!哪怕是独句成段!哪怕是一个省略号,都可以单独成段滴!

语言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些语言使人温暖,这些温暖的话语使我们不断成长,使我们越来越坚强。

文章的结尾胜在短小精悍,值得肯定并继续坚持。

归结一下:

1.标点符号没有大显神威

文章最忌“一逗到底”,逗号顿号句号是老三篇,感叹号问号用得好,说明咱感情充沛且有起伏,引号书名号恰当参与说明咱见多识广引经据典,破折号省略号来点缀足见咱布局意识写作技巧双在线。

所以,为啥不让标点符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2.恰当分段少不了

文章一般需要三段论——三个场景、三则故事等(当然还要讲个详略得当),但可不是文章只需要三个段落,长短段切换,尤其是短小段落最能吸引阅卷者眼球。

顶顶重要的是,上面两招用好了,咱的内容也长了不少,既有厚度又有深度,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就拿田野这孩子的文章,按这两点落实的话,差不多能多出五六行七八行的文面,印象分上来了,篇幅也长了,那分数可不得蹭蹭蹭的往上涨嘛。

瞧,啥其实都有诀窍,了解并熟知,自然能事倍功半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病文小诊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zx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