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资料是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很繁琐,总有理出头绪的时候。且它总是为学生研学之旅服务的,于是在我们认为可以组织学生出游时便把研学旅行提上了日程。
同样的群公告,一些班级的学生家长热情似火、闻风而动,一些班级的学生家长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但最终孩子们还是如期穿上了汉服,聚集在校门口。
2021年10月17日上午8:30,天空碧蓝如洗,但略有风。平日里张扬的孩子竟然跑到学校才肯把衣服换上,但还必须得承认青春亮丽的他们换装后的确炫目的。
孩子们沿运河迤逦而行,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解。知道了古运河的修建过程、以及它的辉煌历史,也明白了历史上这些由南向北的码头的不同作用。
在向大王庙行进的路途中,我问了孩子们去过大王庙吗?对于生活在道口的本土小居民来说,这显然不是问题。答案也是:去过,甚至是好多次了。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这座庙建于什么年代?2.这座庙供奉的是人还是神?3.大殿中供奉了几位人或神仙?为什么供奉?这些“小道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孩子们带问题入庙,管理员看孩子们的着装还以为是拍婚纱照的,提出了限制拍照的要求,但我们进去说明情况时,马上表示了支持。我提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自学可以解决,历史老师提的书本知识却难住了孩子们。有的竞不知道李冰、不知道张居正、更不知道一条鞭法…犹如陶渊明之《桃花源记》中主人翁一样: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孩子们,可曾听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可曾知道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于上午11:00折返,途经外防署和刘家大院,突然为外防署如此之小能住下几个兵感到困惑,也为刘家大院复原的价值表示异议。
休息吃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尤其是非古会期间着古装吸引了路人的注意。我们这次着古装的研学活动,家长们新奇,孩子们新奇,连路人都为这些少男少女们眼前一亮。多了几分赞许!
吃过饭后,赶往下一站,同和裕钱庄和运河历史文化展馆。孩子们对学习非物质文物遗产很感兴趣,老师们也趁机把中招考试的试题拉进了这次研学活动。
最后,我们汇聚于学校,聚于孔子雕塑前,以我们虔诚的心许下自己的志愿,聚于二楼录播室,引领孩子们反思本次活动的收获,思考作为大运河的小主人,如何为传承运河文化和未来经济发展做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