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人生七年》有感

观《人生七年》有感

作者: 名著解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01:47 被阅读0次

最近闲得发慌,又再次看了一遍由英国ITV出品 的大型记录片《人生七年》,从1964年开始跟拍20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孩子,每个孩子最开始7岁,每七年拍摄一次每个孩子近来的生活状态,心里情况,学业事业家庭,对社会的感受等等,至今已有56个年头。我相信每个认真观看并且反复思考的人,对自己的人生以及对以后教育孩子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大影响。

观《人生七年》有感

  七岁的孩子在大人看来,什么都不懂但真的是吗,中国一直有句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里面包含了什么哲理,为什么在七岁的时候就能预测到一个人的未来。我想《人生七年》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分别来自贵族家庭的三个男孩在七岁时对未来的打算就已经很明确,自己会去那什么学校读中学,然后会去牛津或者剑桥上大学,去学习什么甚至都已经想好了,而底层的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是没有很明确的规划,大部分都没有读大学的意愿,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意思。后来这三个孩子确确实实是在照着七岁时的规划去做了,两个去了剑桥学习法律,另外一个去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学习历史,而其它的孩子特别是底层的孩子大部分已经辍学打工,他们对未来更加迷茫,梦想更容易夭折。可以看到这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差距,上层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对世界拥有更多的认知,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强的目标感,甚至在七岁时就对人生有一个完整的规划。

观《人生七年》有感

  上层家庭的孩子会显地更加地自信,在七岁时还不容易看出来,但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差距一目了然。那三个贵族家庭的孩子还是很健谈,而且气质高雅,不会害羞,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有了初步的政治观点,而其它来自中层,底层的孩子,还不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没有明确的政治观点,有几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脸上多了一些愁容,眼里多了一些暗淡,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还是比较迷茫。

观《人生七年》有感

    在七岁的时候上层家庭的孩子讨厌打架,而其它阶层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有和同龄孩子打架的情况发生,他们的观念也认为打架是理所应当的。那几个上层家庭的孩子在小时候的作息就很规律,回家后每天都有特定的安排,花多少时间来阅读(甚至已经开始阅读泰晤士报和金融报)然后喝茶,看电视,几点上床睡觉,他们也认为这样的规律很有必要。而其他的孩子作息并不是很规律也没有特定的活动,wei二十个孩子一起去动物园玩的时候上层家庭的孩子更加地守规矩。在很小的时候生活规律就已经如此明显。

观《人生七年》有感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中层家庭和底层家庭的孩子会比上层家庭的孩子结婚更早,而且会有更多的离婚的情况发生,他们对待婚姻更加草率,没有很深如地考虑。这种情况在我国极为普遍特别是农村。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产生,我并无对别人是晚结好还是早结好的评判,但这种现象的产生一定有内在的原因。

观《人生七年》有感

    最后贵族的那三个男孩,一个成为英国皇家律师和一个来自国家的皇室女孩结婚,一个也成为了律师最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另外一个成为bbc的一个科学栏目的编导,那个有钱家庭的小女孩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就但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教育出了两个优秀的孩子,而来自底层的托尼中途辍学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赛门中途辍学成为了一名堆车司机负责堆货,来自中层的布鲁斯上了牛津大学去世界很多地方支教后来回到英国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农民家庭的尼克读了牛津大学然后攻读博士后来去了美国成为了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顺利地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而尼尔由于父母对他的教育原因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靠吃政府救济的无业游民并且精神出了一些状况。

观《人生七年》有感

  阶级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始终是社会讨论的热点,由于阶级间的利益关系也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和仇恨。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是要去强调阶级,我对任何阶级都没有仇恨或歧视,我只是想论述“七岁看到老”这句话里面包含的哲理和更深层次的原因。里面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的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知识的重要性,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是一个知识竞争的阶段,尼克便是通过知识突破了阶层。我以前听到过读书无用论,说这句话的人不是傻就是坏。看到贵族孩子的成功我们会本能地产生偏见,把他们的成功全归于他们有钱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教育确实是需要金钱,但还得看到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他们愿意花大量的钱时间投入到教育里面去,他们也是通过大量的学习阅读去提升了自己,用其中一个人的话来说:“知识让他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很多有钱的,但并不重视教育。而更多的底层家庭更是完全忽视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课本那样的教育太狭窄了,教育包含了太多方面:比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品德教育等等。

   

观《人生七年》有感

    如果把《人生七年》完全地唯物地看只能说还是没有完全看懂吧,里面还观察了他们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人生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生活方式。尽管他们来自不同家庭,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的轻松有的劳累,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热爱自己的家庭,愿意去分担责任,在为家庭和社会都或多或少的奉献,始终在热爱生活,从中寻找快乐。

相关文章

  • 这是英国未来的一个缩影(一)

    ——观记录片《人生七年》有感 观影日期:2016年4月2日 今天看了《人生七年》的七岁一集,这部纪录片早就有所耳闻...

  • 观《人生七年》有感

    这是BBC的一部纪录片,也是我所看过的最伟大的一部纪录片。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

  • 观《人生七年》有感

    最近闲得发慌,又再次看了一遍由英国ITV出品 的大型记录片《人生七年》,从1964年开始跟拍20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

  • 观《人生七年》有感(3)

    岁月的齿轮转到了他们35岁这一年。 35岁,人到中年,会有很多的身不由己,也渐渐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 他们生活中,...

  • 观《人生七年》有感(5)

    又一个七年进去了,有一段时间流逝了。 这一年,大家都56岁。 他们的日子依旧平平淡淡。 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了,他们也...

  • 观《人生七年》有感(6)

    63岁,他们的人生开始谢幕了。 他们都已经步入老年了。 但有的人幸福安康,有的人一生安稳,有的中途离世、也有的被病...

  • 观《人生七年》有感(1)

    7岁时,被拜访的主人公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可以看到,不同阶层的孩子,是有差距的。这些差距,体现在价值观上,如对问...

  • 观《人生七年》有感(4)

    时间飞逝,找到了大家42岁,49岁这一年。 男人还是发秃顶,女人开始变胖,生活被一天天平常日子磨平,冲淡。岁月在每...

  • 观《人生七年》有感(2)

    28岁,他们中的大多都已结婚生子了。 其实可以看到,他们自己童年所缺失的,就会努力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 另外,好的...

  • 观《人生》有感

    最近,每晚几近失眠,养成一个习惯:用手机上网搜一些老电影观看。是兴趣使然,也或许是一些怀旧情愫在作祟。 今晚,我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人生七年》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by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