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微信官方上线「公众平台」。
彼时,谁也没有预料到,微信的这个小动作,会催生整个传媒行业的变迁动荡,改变无数普通人的职业命运,更会深刻影响大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5年多时间的野蛮生长,注册公众号很快超过2000万个。平均下来,每7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公众号主大隐隐于市,潜伏在民间。
一时之间,人人惊呼,公众号太多,读者眼看不够用,只能从国外进口了。
然而,这种担心终归多余。
时移世易,大浪淘沙,在资本力量的严苛筛选下,在人民群众的慧眼如炬中,满腔激情的公众号主们很快从数据和收益上得到了真实反馈。尝到甜头者持续投入,颗粒无收者黯然离场。以至于目前,每月仍然活跃更新的公众号,只剩下350万个。
由此对应的月度活跃读者数,却依然在以两位数的增速上涨,在今年第三季度达到8亿,比10亿微信注册用户仅仅少了2亿。
很显然,现阶段,公众号与读者的主要矛盾,已由日益增长的公众号数量同匮乏的读者关注增速之间的矛盾,转变为读者日益增长的美好阅读体验需要和公众号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然,对个体用户而言,不管是2000万个,还是350万个,这些庞大的数字都毫无意义。虽然,出于满足人类贪婪心的需求,微信规定了个人关注公众号的上限是1000个。
但实际上,在快节奏生活和碎片化阅读的驯化下,每个人每天能用于公众号阅读的时间,也不过十几分钟。这期间,还要不断被好友聊天和各类APP的消息提示干扰中断。因此,在公众号阅读中,所谓的沉浸式阅读、思考式阅读几近奢谈。
我们普遍有个共识,与其说时间就是金钱,不如说,注意力才是金钱。我们之所以耗费注意力阅读公众号,不管是纯粹打发无聊,还是想尽可能获取新知,都是为了得到某种收益。
这时候,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在投入等量时间精力的前提下,从公众号阅读中收获更多,已成为新时代摆在公众号读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和重大挑战。
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解读者之所困,是此阅读指南坚决秉持的核心价值。
新时期需要新思路,新形势需要新指南。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完这份指南后,神清气爽,心明眼亮,不被浮云遮眼,不被杂音蒙心,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辨水平和审美品位,促进公众号行业蓬勃有序发展,维护移动互联网清朗空间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01
公众号本质上是一门生意,流量生意。
无论你在公号阅读中获得资讯,吸收观点,还是收获陪伴,购买产品,都是在提供流量。对号主而言,流量越大,生意越好。
因此,为了争夺你的注意力,吸引你的眼球,侵占你的心智,在激烈竞争中,标题党横行,毒鸡汤泛滥,谣言漫天飞。你或许会抱怨,但抱怨之余,你也要意识到自己难逃其咎。
你的每一次关注,每一次阅读,每一次转发,都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02
只要有身份证,任何人都能注册公众号并发布各种消息。数量够多,质量难免无法保证。
因此,你要大胆阅读,小心求证,自辨真伪。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查看账号主体。
如果某则重大新闻由个人号发布,难免让人心生怀疑。假如有营销号声称科学家又攻克了某种癌症,发明了治愈新药,那多半是要推销自己的保健品,请擦亮眼睛。要是有公号推销炒股秘籍,快速致富诀窍,请先想一想,真要这么赚钱,人家怎么可能告诉你,谁不知道闷声发大财。
对于以上信息,如果你能确定是谣言,请随手点击举报。
03
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个公众号。
信任是很珍贵的情感,千万别滥用。在公众号里,信任是通过号主一次次的推送,和读者一次次的点击,经历漫长时光检验建立起来的坚固关系。
信任的背后,是长久以来价值观的契合。
即使你和某个公众号达成了这种信任关系,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把个人独立意志拱手交给他人。
阅读公号只是手段,你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做法才是目的。要试着多走一步。
04
大部分公众号的选题,概括起来:
无非就是向小伙子卖娱乐,向小姑娘卖漂亮,向少妇卖青春,向中年男卖鄙视,向老年人卖健康,向上班族卖焦虑,向普通人卖成功,向单身者卖陪伴,向已婚族卖情感,向有钱人卖生活方式,向所有人卖鸡汤。
这其中,总有一个身份适合你,也总有一种套路能戳中你。
当你被此类观点打动,引发情绪反应时,请记得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这种情绪是被煽动引导产生,还是顺应本意发自内心。
05
世界之大,超出你想象。
同样,对某事的不同看法之多,也超出你的认知。看到某篇推文的观点和你不一样,这很正常。
如果你想和号主辩论,请拿出自己的观点、逻辑和论据,尽可能文明发言,就像在现实中和朋友同事说话那样。
如果你只是膝跳反应下的破口大骂,人身攻击,相信我,号主一定会把你的留言放出来,并回以更加猛烈的暴击,让其他读者围观你的粗鲁无礼,就像围观在大街上随地大小便的人。
06
不要在留言里称呼号主为小编。不要在留言里称呼号主为小编。不要在留言里称呼号主为小编。
人家叫自己小编,那是自谦,是戏谑,是幽默。但你直呼人家为小编,是不识好歹,是不知深浅,是不懂礼节。
就好比,人家说起自己的老婆,自称贱内,这叫谦虚。可要是你一上来就指着人家的老婆说,你家贱内如何如何,那你可真是很贱。
07
读者对公众号最大的认可,是赞赏留言转发三合一。
号主写文章不容易,就算才如泉涌倚马可待,也是要算键盘折旧费的。如果你真心喜欢,请大胆赞赏,钱多钱少倒在其次,关键是你要有为好内容付费的意识和习惯,这也是激励号主输出更多精彩内容的精神动力。
如果你囊中羞涩,不赞赏也行,留个言、转发一下也是很好的行为。换位思考,要是你的某项付出,别人不花钱消费后,面无表情,不言不语,你是什么感受。
还是那句话,你在为自己喜欢的世界投票。
08
写软文打广告,是公众号最常见的盈利方式,也是号主的谋生手段。
如果你只喜欢阅读号主的其他有趣内容,唯独不喜欢看到广告,请你完全忽略就好。
千万不要在留言里质疑号主:你现在也接广告了,文章质量越来越差了,好失望。这是极其无礼的无脑行为。
不接广告挣钱,号主喝西北风啊?你给号主发工资吗?你打算包养号主啊?
09
发生热点事件后,不要在后台给号主发消息,逼人家发表看法或观点。
这和逼捐没什么两样。
你要知道,在你这里,这个号只是你众多订阅号中的一个,每天也就花个几分钟看看。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你也不心疼。但在号主那里,这兴许是人家糊口养家的饭碗。真要写得尺度过大,号被封了,你当时确实是看得解气痛快,一转头该干嘛干嘛去了,可接下来号主该怎么办?
号主愿意主动发声,那是人家的勇气和担当。你逼人家发声,就有些过于鸡贼。与其逼别人发声,不如你自己注册公众号自己发声好了。
10
公众号追热点天经地义,热点意味着流量。
但你要知道,热点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的号主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对事实和真相的了解极其有限。因此,无论他们切入的角度如何新颖,蕴含的情绪如何饱满,都只是在表达看法和态度,用各种形式逼近真相。
可问题是,在这个后真相时代,获取事实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
因此,对于读者而言,比追寻真相更重要的是,如何从有限的事实中增长见识,吸取经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并且力所能及去做点什么。
11
自从出现PS,有图有真相的年代已一去不返。
网上有各种神器,可以伪造微信聊天对话,可以伪造银行转账记录,只要你想,无所不能。
因此,如果你在公号阅读中,看到通篇全是类似的画面截屏,消息来自单一信源,没有其他人交叉印证,请时刻在心里竖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果实在过于好奇真假,多上网搜寻相关消息,和身边的朋友多探讨几句,尽量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12
喜欢一个公众号,有时候就像喜欢一个人,日子久了就腻。
如果有一天,你厌烦了某个公众号,直接悄悄取关就好。一别两宽,各生喜欢。真的没必要刷存在感,在留言里告诉号主:我要取关你。你想让号主怎么做,是言辞恳切地苦苦挽留你,还是操办一场热闹的欢送仪式?
永远记得,你只是读者之一,不是公众号的主人。
13
在公众号里看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很正常。
天底下有用的道理就那么几句话,关键是在践行。知道是知道,做到才是做到,这是两码事,中间隔着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千万不要把知道和做到混为一谈。
如果你觉得哪个观点有用,哪个方法有效,试着在生活中去实践它。这样,你才能有真正的改变。
14
生命中最重要的,永远是你的伴侣,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你真实的生活。
只有他们,才能给你真实的拥抱,真实的鼓励,真实的陪伴。网络再热闹,公众号内容再精彩,终归是虚幻的,速朽的。因此,无论如何,请多花点时间好好生活,尽量远离网络,远离手机,远离公众号。
你过得好,比什么都好。
来,互动一下:
请在留言里推荐你喜欢的公众号,
最多别超过3个,
让我们一起,
推优汰劣,互通有无,和谐共赢。
题图作者:Funky Focus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