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最近几年渐渐地喜欢上了博物学性质的书。可能是骨子里的泥土性吧,一直喜欢山野,喜欢耕作内容的诗与文,慢慢地,就想知道多一点,愿意专心地看一看土地上生命生长的过程。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结束的?怎样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哪些变化发生在新的轮回里?
在藏书馆偶遇《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作者是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笔记是按年的顺序依次排列的,记述了作者在一个年度内对一小片森林的观测。我计划在15天的借期里,每天读四五篇,差不多是一个月份额的笔记,再记个阅读笔记帮助我的不良记忆。
然而作者在开始记录之前,先在序里讲述了坛城。坛城的疆域就是那一小片森林的边界。
坛城,是个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事物。
当它存在时,它的西藏喇嘛手绘的沙画。
“两名西藏喇嘛手握铜质漏斗,俯身朝向一张桌子。彩色的沙子从漏斗顶端泻出,洒落在桌子上。每条细流都为逐渐扩大的坛城增绘了一根线条。喇嘛们从环形模型的中心开始,先沿着粉笔标出的印记描绘出基础轮廓,而后依靠记忆,对成百上千处细节进行填充。
佛教的象征物——一朵莲花,位于正中心。外围是一座华丽的宫殿。宫殿的四扇门朝向绘着各种符号的彩色同心环打开,这代表着通向菩提之路。坛城要花费好多天才能完成。”
沙画绘好后,就会被清除,坛城,沙面上的那一个,自然就不存在了。
“然后,人们将沙画扫除掉,混成一团的沙堆被倒进水中,顺水流走。”
当坛城在眼睛里消失的时候,它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媒介,存在于觉察者规定的任何地方,在任何的时间里。
当我读到坛城时,它在我这里,也无处不在了。
坛城依心而起,每个人都能自由创建自己的坛城。
每天分出一点时间,创建一个坛城,凝视坛城的时候,沉静下来,摆脱情绪,专心专注在坛城上面。
坛城很小,然而可以包容万物,静心觉察,让心性澄明。
在心性澄明的时候,智慧会升起,在智慧关照下,发现行走的路径,获得行走的动力,以及及时出发的勇气。
眼下,我有一个围绕此书的坛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