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井英俱乐部
2018-10-13 《刘慈欣:计算机技术可能是个陷阱》的反思

2018-10-13 《刘慈欣:计算机技术可能是个陷阱》的反思

作者: 宗随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13:26 被阅读13次

    近日,李翔知识内参发表了名为《刘慈欣:计算机技术可能是个陷阱》的内参,报道了刘慈欣跟房地产大佬潘石屹的对话。以下对刘慈欣的观点做个回顾和反思。

计算机技术跟核能和航天是同一时期起不发展的,而且当时预测更看好的是核能和航天技术,认为那会真正改变人类未来,但是发展最快的却是计算机技术。用刘慈欣的话说,“航天技术慢的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其次,在刘慈欣看来,计算技术虽然很重要,但一直发展下去,“它根本就是个陷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计算机技术最后营造出的是一个技术安乐窝。“当我们什么都用VR得到了,我们宅在家里,哪儿都能去了,太空也能上了,我们干嘛还要争着去上太空”。

刘慈欣连续用了几个“很危险”来形容这种倾向。他说:“让人宅的那些技术发展的都很快,开辟新世界的技术发展的都很慢。对人类来说这是不是一个陷阱?谁也不知道。”

然后刘慈欣介绍了一个理论叫“大筛选理论”来解释这种状况。大筛选理论指的是,宇宙中的生物,从低等生物发展到可以一直延续的高等文明,过程中有很多道筛子,每一道筛子,都会淘汰一些物种。对于人类来说,第一道筛子是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细胞;第二道筛子可能是核战争;第三道筛子,刘慈欣认为,很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技术。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的危险,不是说让人类没有工作可做,而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找到一个新的社会分配机制,即使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会有。这样一来,“整个人类文化将失去活力,这是AI将来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一个陷阱。”

用刘慈欣的话说:“其实没饭吃没事,人类一直就是吃不饱的,反而不工作就能吃得好,那就完了。不要寄希望于说人类任何的生存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就会自发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和科学,有一小部分人会这样做,但大多数人不会,大多数人自我满足了就不会再有创造力了,只会沉沦和堕落下去。” 最后,人类技术的发展,对科幻文学也会有影响。在刘慈欣看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科幻文学越来越向内,而不是向外,对星辰大海的关心变少,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小。同时,越来越关心人的内心的感受,而不关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感觉

1.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计算机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娱乐水平方面,比基础科学来的更迅猛。我们的家电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网上各种娱乐APP越来越丰富。但过多的电子设备、网络应用挤占了我们平日里太多时间,多少人不断的刷微信微博、头条、抖音、淘宝?而我们对于自身能力的发展花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网上订购的课程有多少没有及时学习?家里买的书有多少束之高阁?就连曾经承诺的简书日更也是断断续续。我们不能被布热津斯所讲的奶头乐冲昏头脑,要定义好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树立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严格之行。

2. 现在的社会关系被经济发展所撕裂,多少人背井离乡在他处工作、学习。以往的家族式社会关系退化到公司制关系,我们的小伙伴儿多是公司内的同事,而公司外的朋友越来越少。个人社会关系越来越简化,我们越来越变成网络的一个节点。从而我们的关注点越来越在我们自身、自己的情感。我们刷微信、发抖音也在宣泄自己的情感。我们看电影也是个人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我们对于外在的东西缺越来越没有心力去关注。我们不接受佛教的菩萨要关爱一切众生,也看清了西方民主的虚伪,对于宏观的东西越来越发觉无力掌控,随之放弃了对外在世界的幻想。星辰大海的另一端是什么?原子上是否也有一个“一花一世界”?多维空间是否真的存在?人类能走出太阳系么?这些问题好似越来越从我们日常生活中褪去了。《盗梦空间》中有一个场景,一群底层群众跑到药剂师哪儿去做梦,梦里变成了他们的现实世界。追寻虚幻的快乐反而迷失了自己。

    计算机技术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我们也要警惕计算机带来的陷阱,不要丧失对于自我的追寻、对于世界真理的追寻、对于未知的好奇、对于现状的不满足和对于明天的憧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0-13 《刘慈欣:计算机技术可能是个陷阱》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do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