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是输入比较多,输出比较少,也就是看的东西比较多,写的东西比较少。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也面临这种困扰。
最近自己有点儿事和写的东西比较多,看的东西比较少。这样下去有一个结构性的危险,就是后面再写东西的时候,新鲜知识不够了。逐步把自己掏空,脑子里面的东西显化出来,而不是处于潜意识的思考中,这样会占用很多大脑的进程。要把这些后台的进程造出来,及时的完成关闭掉,这样思考才能更加高效。
我们的大脑不擅长做很多储存的工作,也不擅长做多线程的工作。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脑在做什么。哪怕就是把我们混乱的思考简单的写下来也有助于我们认知自己的思考过程。
把自己以为自己在思考的过程尽快的完成,切换到空白状态,大脑也需要放空,然后才有新的活水进来。
输出和输入的再平衡
原来保持输入和输出的平衡都是在自己擅长的几个领域,有一定的积淀,或者说工作中有一些信息源输入的,输出出来不算困难。
我擅长的几个话题,高效办公,区块链等目前都已经面临枯竭。接下来开始学习一些编程的知识。对于工具的使用从过去的对于图文信息的处理,会延伸到对于音频,视频内容的处理练习上,同样延续输出和输入平衡的原则。
还有就是普惠金融的部分也会多学习一些。第三个是外文翻译的部分,计划是每周一篇的,但是还没有很好的开始执行。
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这一段的输出质量是在下降的。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再平衡必须的过程:通过感受到失衡,而只有通过倒逼,输出倒逼才能感受到失衡。或者说更早的感受到失衡,主动的感受到失衡,而不是自己的技能在市场上已经过时了才被动的听过收入下降,下岗再就业感受到失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