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马说》,一开始大家的积极性并不高,朗读环节效果不太好,于是我就范读。范读之后还是感觉气氛不到位,于是我让大家演读。同桌配合,一位同学演“食马者”《马说》可以用来演读的似乎只有一句话:“天下无马!”我让大家自由发挥,可以用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我点了几组平时表现力特别强的组。第一组起来,指着身边的“千里马”,声情并茂:”你呀你,怎么这么无能,还要吃我的粮食,唉,天下没有千里马啊!“大家被他逗乐了,哈哈大笑起来。另一组就读原文,但是一手持着”鞭子“挥舞着,一手指着千里马大声喊:”天下无马!“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在欢笑声和掌声中,课堂氛围也渐渐活跃了。
进行到下一个环节。用“我________看出这是一匹________的马。”说话,同学们开始了天马行空的发挥。
有同学说:“鸣之不能通其意,这是一匹不懂说人话的马。”我说:“这个逻辑真强大,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不过却又不想认同!”大家哈哈一阵笑。
有同学说:“我从食不饱可以看出,这是一匹不好吃的马,因为它吃不饱,太瘦了,肉的口感一定不好!”
这逻辑都把我惊呆了,我调侃:“我看出来了一个吃货,不过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这是一匹瘦马!”
另一个同学反驳:“我觉得他说得不对,这匹马应该口感很好,因为它吃得少,肉就紧实,没有肥肉,所以应该好吃…”
这都成了吃货们的辩论了。这匹千里马可真悲惨,受到“食马者”的不公待遇也就罢了,还被几千年后的一群群小吃货惦记着它的肉!
放开限制,发现孩子们的思维真有趣,这样的课堂真是欢乐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