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胡不是MUJI的粉,唯一的消费就是曾经买过一件T裇。
听到有全球首家MUJI HOTEL在深圳正式开业的消息,还是来自合作伙伴(益策)的考察项目。
机缘巧合下,参与了对其的跨界考察学习之旅,由老胡在与学员共同体验学习后,作为导师带领复盘学习。
如果不是公众号文章对标题限制越来越多,本文应该会用“性冷淡”一词来替代Normcore。因为对MUJI不够了解,第一次听到介绍嘉宾用“性冷淡”形容自己酒店时,还颇感诧异。
细想之下,的确够冷淡的。
位置:深圳的深业上城,据说未来很高端豪华,但现在的确交通不便,周围可以用荒凉来形容;
联络:用惯了携程的你,怎么也找不到它,只能上官网查。老胡考察时发朋友圈,很多朋友说查不到酒店信息,于是拍了张酒店便签纸上的联系方式给大家,够冷吧?
风格:极简,仿佛就直接和“性冷淡”挂钩了,入眼大量的原木装饰,床头的墙上填满一大片黑色,经过介绍方知是含有活性碳的硅藻泥!
宣传:据MUJI分享嘉宾介绍,他以前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做营销时,一个宣传片成本是2800万,来MUJI却只有几万块钱,好像高管根本不在意宣传,但开业时涌来了上百家媒体,入住率达到80%以上。
团队:MUJI HOTEL有一个首席顾问团队,平均年龄七八十岁,他们不会设计刺激荷尔蒙分泌的元素,他们坚持“无印”和“良品”,造就了所谓的冷淡风。
细想之下,的确Normcore更适合形容MUJI HOTEL,它是由“Normal”和“Hardcore”组成的一个合成词,是指让“常规”(normal) 风格无限接近平淡,从而变得超越常规,赋予常规造型一种“硬核”(hardcore) 的表达。
风靡许久的奢华风潮过后,时尚圈中也开始返璞归真,这也正是Normcore的由来与存在意义。
MUJI HOTEL只有79间房,作为一间酒店来说,这样的客房数似乎也在印证着它在走Normcore的路线。
听闻它的价格后,不禁担心入住率,而事实上开业第九个月就完成了全年营收目标,全部房间预约爆满!
参观了一圈后,认真地坐下来听分享嘉宾讲述跨界的故事,终于发现了一些它成功的理由。
它有哲学,告诉所有进来的人,不是这样才好,而是这样就好。
它有理解,没有导购,不会打扰人,但你有问题时,会有服务生及时出现,这叫做“五步之内”服务,不贴近你,但在五步距离随时响应你的需求。
它有研究,所有的灯光都是侧打在墙上,既能照明,也不显刺眼,营造睡眠环境,因为它是一间酒店,用来睡觉的地方。
这三点是老胡最大的感受,而非大牌设计师或者多少原木,或者多么喜爱无印良品的房间用品。
毕竟不懂设计的人,很少能知晓设计大师原研哉;
毕竟作为非MUJI粉,一进入酒店就莫名地安静和喜欢;
这都是因为背后的坚持和专注。
老胡特别喜欢他们所能提供的内容。例如:
--no discount 无折扣
全年无折扣,不要总想着什么时候便宜,反而简单了,没有淡旺季之分,因为提供的环境和服务永远一致;
--no membership 无会员体系
这点所有参访人员都很诧异,现今有几个酒店没有会员体系呢?据MUJI的人说,他们不想因为大客户就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不想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虽然老胡经常享受一些著名连锁酒店的优惠服务,但听到MUJI这个概念时,忍不住心里赞了一下;
--superior in-room amenities优质的客房易耗品
据介绍,MUJIHOTEL一晚的易耗品成本是158元, 远远高于希尔顿,即使上海宝格丽也仅仅在100元左右。
而且倡导不浪费和环保,让客人把喜欢的、没用完的易耗品带回家,实际上也等于购买了MUJI的产品。
只能说,这些所提供的,也就是他们所倡导了,每个点都砸到了很多顾客的心坎上。
整整一天参访下来,记住了一句话:“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行走”。
这句话,竟然就是他们所倡导要去创造的。
其实,MUJI自嘲是性冷淡,但杜蕾斯的团队来了后却留下一句:“其实在MUJI生孩子挺有氛围的”。这样的跨界团队互动,让老胡很是羡慕,属于在两座山上高声对歌的感觉。
所以,老胡在想,我们应该思考,一个企业到底要带来什么?
MUJI HOTEL的体量很小,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有了哲学,竟然让很多人前来膜拜。而我们很多企业,如果没有想过自己要提供什么,要创造什么,即使机遇好,发展得很壮大,也如同没有灵魂的木偶,再漂亮也只有空洞的眼神。
人,也是如此。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是时候该重塑一些本质的东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