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叫《狗十三》这个名字,看到最后大概明白,指的也许是青春吧,那些不被理解,委屈的生活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但结局就像结尾的小男孩一样,你必须勇敢的站起来,一个人撑过那段没有帮扶的日子。
有两个场景,我觉得很让人深思。
一个是女主人公坐在自行车上对陈放说,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成年人的世界我们不太懂,虽然我也是个成年人。电影中的父亲可以为了生意推掉答应了女儿两次的展览,可以逼着自己的女儿喝酒,可以因为自己烦就把暴力施加到女儿的身上,看到这里,我好恨啊,我恨他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更恨他没有做好父亲教育子女的义务。但是,到后面我又释怀了,因为一个尽力掩面而泣不愿女儿看见自己流泪的爸爸,我能想象到他的背后到底承载了多大的委屈。是,小孩子的世界有时候大人很难站在他的立场思考问题,可是大人的世界,说起来比小孩的世界更加难以控制,毕竟我们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
还有一个场景,是陈放对李玩表白的时候,李玩很坦然的拒绝了,并且说,这样的事还多着哪。
喜欢是一见锺情,爱是久处不厌,我是相信的。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次喜欢,那一霎那的欣喜有时候难免被当成一生的守护,可是有太多人败给了生活的柴米油盐。陈放无疑是优秀的,但一个不能对上一份感情坚持的人,你很难相信他会对下一份感情倾尽全力,所以李玩拒绝了。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缺陷,也是一个相互不理解,不愿意理解的过程,每个人都在站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去思考问题,靠情绪主导,不愿意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
思想传统,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爱护孩子的初心是好的,关键在于没有用对方法,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能力去解决相对应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可能引发什么样的结果。
最重要的就是那条狗-爱因斯坦,面对调包后的狗,李玩为什么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的接受,因为她从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那个不愿意屈服,勇敢向对方反抗的自己,虽然最终的结果都不太好,被送走的狗因为不熟悉环境而死,而主人公也向生活低下了头,没办法,总有不被理解,既然反抗不了,那就试着享受吧。
全程透漏着纠结,虽然不忿但不得不承认,有些路是必须要走的,哪怕过程艰难,但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多一点相互理解,多一点互相关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