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家戈周评论的那样:《出家》很容易让人想到《活着》或者《许三观卖血记》。它描述了一个小人物在大城市里的拼搏和挣扎:早起送牛奶、送报纸;做三轮车生意,被交警没收车,罚钱还得交停车费;背着妻子去寺庙里当和尚做空班。
书里有这样两段话非常迫切描述了主人公方泉的生活:“我忽然对以后的生活有些绝望,因为我几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致。很少有人像我起得那么早,我也想多睡会儿,也想偷懒,可我总是牛一样的用鞭子抽着自己往前走。可这样辛苦,又怎么样呢?到头来,我不还是将日子过得跟条狗一样?如果我这样辛苦,只是换这样一个结果,我凭什么要赔着笑脸给别人买生煎包子,凭什么背着老婆去给人家干私活,我还要提防着警察来罚款,坏人来敲竹杠,我这是在做什么,逗自己玩吗?我想不明白,盯着天花板,觉得眼前越来越黑,越来越虚无,而我躺在床上,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小成了一个黑点,就如同灰尘。”
“我忽然觉得我现在的生活跟这游戏多么的像,过了这一关,马上就有下一关等着你,而且下一关总是比这一关更难,一关一关又一关,永远也打不完。”
这是书的前半部分的内容,后半部分,因为结识了慧明,慧明临走时将山前庵留给方泉,他得以有了自己的寺庙。因为结识了周郁当自己的护法,寺庙结了一些大的善缘。但这其中也有很多波折,周郁出了一些问题,大囡在父亲一栏写上无,因为不懂规矩,得罪了将自己领进寺庙之门的阿宏叔,方泉一度想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但是最终,方泉还是出家了,因为他看见了自己:“挣扎了一阵,我突然用力地张开眼睛,此时,我的目光就像是一头突然掉进人间的野兽,惊慌而充满欲望。稍稍迟疑,它突然就发了疯,撒开腿,开始奔跑了起来,它就那样紧贴着地球表面那根巨大的弧线,孤独而又疯狂地奔跑,一直跑,飞快地跑。它越过了一座座的城市,越过了高山和海洋,它越过了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空间。最后,它终于跑不动了,它绕了一个巨大的圆圈,疲倦地落回了原地。就在这时,我看见了我,孤独地坐在东门庵堂那道冰冷的石门槛上,相互眺望。”
小说结尾的这段话非常有象征意义,我觉得它象征着对自己的发现。人穷其一生,其实都是在发现自己,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有些人幸运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碰巧拥有追求这些的能力;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后只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个或几个孩子,完成了人类本能的繁衍任务。
方泉最初只想要个儿子,所以在生了大囡和二囡之后,还是坚持生下了方长。并且在心里默许了一个愿望:如果这次真能生下一个儿子,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下半生皈依了佛祖。其实我觉得这是个悖论,如果皈依佛祖,那要儿子做什么呢!所以我觉得当初方泉许这个愿望的时候,并不明确自己到底更想要儿子,还是更想出家。
小说后半部分讲述很多佛事的时候,一度让我很迷茫。一位阿姨问:“我儿子开了家模具厂往年生意都很好,可今年不知怎么回事,一点生意都没有。他压力大,说再这样下去,要换行当了。可我想,这行当可不能乱换,万一换错了可怎么办?所以我想让师父替我问问菩萨,我儿子这模具行业是不是还能做,如果能做,几时能好起来?”方泉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说,既然你儿子一直做的是模具行业,换了别的行当,也未必能做成,这做生意还不如做熟的,换了不一定合适。其实当时方泉自己也心虚。
一个姓马的船老大,今年刚新打了一条大船,几次出海都没有什么好收获。每次出海的成本很大,每次都要亏十几万,听说这里的菩萨很灵,打算过来做七天七夜的佛事。方泉很心虚,这种事怎么好打包票呢?要是得罪了船老大,没准就把小庙给掀翻了。
可是后来,那位阿姨儿子的模具生意一天天好了起来,船老大真的捕到了鱼。是真的菩萨灵验,还是因为什么?要说是真的灵验,方泉当时为什么心里没底?而且那时候的他并不是什么得道的高僧。
我认真思考了这件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首先必须承认一点,信则有不信则无。其次,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否极泰来,坏到一定的程度,就该往好的方向发展了。最后,灵验了就是菩萨显灵,不灵验可以说是诚心不够,可以再做一场佛事,终究会有成功的一天。最后的最后,有些事情的成功其实是水到渠成。高考中榜了,是你有考中的能力,我不信学习成绩不好,求求菩萨就考好了。这次孩子中考,我也许了个愿望,如果考中某某附中,我就给我的学生们买100本书。愿望也是真诚的,却终究没有还愿的机会。但是我归结原因,还是能力有限,努力不够,我丝毫没有埋怨菩萨的意思。
一本好书,一本我一气呵成读下来的书,一本引发我思考的书,一本让我发现自己的书!推荐给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