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窗外人来人往,我在屋里从一大早睁眼醒来,就开始忙工作。
最近与问题共处的我,绝大部分比例是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处的。急于找到出路,同时也是每一天都和问题相处着。就着现在的工作,自己也会多次地想起之前的工作经历,从对之前的工作内容的看法。。
我记得之前在做金融销售岗的时候,每天都是在极大的煎熬中度过的。拉客户的方式很拙劣,甚至说是含有一些欺骗性质的,把一个风险很大的金融产品说的恨不能是一夜暴富。客户对象都是有一定积蓄的人群,个行业各的人都有,对于自带杠杆的金融产品自然也是有所接触和理解的,但是语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却是如此能够迷惑人,这促成因素,有亏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侥幸心理,有对于不劳而获的贪婪,也有对于所谓的战绩高超的分析师的盲目信任,还有对于金融销售服务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生就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对于那份工作,我认为那时的角色是在学习怎样激发人性中“恶”的一面。
尽管我所处的平台已是一家上市公司,也有很富丽堂皇的办公环境,尽管所做的业务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我对于这件事情本质,无法达到理解和认可的程度。
换个角度想想,有时候确实会有其他理解的方向出现。特别在当时我的业务经理和我说,客户对象都是一些阅历比我丰富地多的人,不可能不懂得衡量而只因为你的几句话就选择了做这么一件事情。这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的负罪感,让你别把自己所说的话分量看得这么重,让你知道他们的决定不是你所影响的,而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这是从阅历角度给到的一番劝说,而另外一方面,则是法律角度,行业的存在,公司的发展和安然存在,都意味着国家对于金融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认可等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的事就是安全的。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不得不佩服这位经理的说理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其实都已经说得很到位了。许是自己格局不够大,但是我还是会把自己言行看得很重,如果对于千帆引导性的说辞我是不需要负责任的,而言行却实实在在地在过程中塑造着我的心性。孰大孰小,我想还是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的。而另一方面,政策方面允许的事情,在允许程度上也是有所变化的,近两年来,金融市场是在降低杠杠的过程中的,这种自带杠杆的产品是游走在政策的边缘的,长期从事的可能性极低,这种感觉总让人觉得人心惶惶,产品的自带高风险,从事这项也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所以安全性是并不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