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是哪年了,反正当知青的时候,我随着生产队出民工,去修水渠。那几年修水渠工程特别多,一旦有水利工程,生产队大多都派我们知道参加,当然了出工的都是男生。
这一次民工路程很长,中间还要在郑家屯的大车店住一宿。这一次经历了许多事情。首先,拉我们的大马车顺着铁道往东走,记不得在什么地方下道,当大车行到一个屯子的时候,车老板子说:“这个屯子名叫白市,是双辽建屯子较早的一个屯子。从这里到郑家屯还有二十里地。”
我听到一个屯子还叫白市,咋不叫白城市呢?四平也是个市呀。此时对市的概念还局限于城市的市中。现在我才明白,这个市当年的概念就是集市的意思。经查双辽县志:1796年(清嘉庆元年),有郑姓人在今天郑家屯的地方开设旅店。渐渐围绕着郑店形成了屯子。这里是达尔罕王领地,归温都尔郡王管理,西辽河两岸都是他的牧区。为了便于牲畜交易,温都尔郡王在1861年(清同治元年),把郑家屯西北10公里处辟为牲畜市场,称之为白市。即,今那木斯蒙古族乡。
哈哈,原来这个市是牲畜交易的市场。过去这么多年,我还记得这件事,也是自嘲我对市的概念不清。
傍晚时,大车进入郑家屯,这是我头一次到这个镇子,当年叫双辽县郑家屯镇。进入镇子后,大车直接来到郑家屯南的一个大车店里住下,在这里我体验了住大车店的感受。晚餐后因为刚刚黑天,我突然想起父亲的一个老同志在双辽县人民银行当行长。于是,我就顺着大车道往北进入镇子里。找到银行的家属宿舍,到了这位父辈行长的家里窜门。当年我们是邻居,见到我非常热情。
十多年后的八十年代,我再到这家银行,家属宿舍已经成了银行的招待所。当年双辽县政府还有一个人,他曾经是四平师范学院造反派的一个头头,他是被下乡的。我问过县政府的有关人员,说他当时在县生产指挥部当个部门头头。也不知当今怎么样了。对于我来说,他只是一个传说上的风云人物,我并没有见过。
在郑家屯住一宿后,我们就来到水利工地,工程地点离梨树很近。好像是梨树的一个地方。
在工地上得知,这个水渠是日伪时期就有的,应该是沟通东西辽河一个较大水利工程。我们去只是疏通淤阻的水道。在清理水渠时,我们住的地方是当地的农民家里,生产队集体开伙。出民工伙食要比在集体户吃的好得多,所以非常愿意出民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