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310)上

详注《随园诗话》(1310)上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3-23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六·五三】

礼房张朝魁者,年八十三矣,甲子科,因其工书,携入秋闱;此番献诗云:“南天旭日光同灵鹊惊飞噪高树。恍似青牛紫气来,那知旧尹帽帷驻。三门初见城四围,黄童白叟未全非。汉南依依柳将落东篱团团菊正肥。忆昔瀛洲推独步,殿前曾作摩空赋。让他老凤蹲池边,着我双凫下云路。蓬莱顶上飞朱霞,散作河阳一县花仁风不负东山扇,甘雨真随百里车

礼房,音lǐ fáng,官署名。宋朝置,为六房之一。初隶于中书门下及枢密院,掌礼仪国信之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设于门下省、中书省,掌郊祀、朝拜陵庙等典礼之事。清朝亦置,为中央和地方官署中书吏的办事机构,六房之一。都察院堂下、通政使司登闻鼓厅下设有,掌有关案件之整理呈报。太常寺博士厅设有,分管厅事。于房办事之书吏为经承,属都察院者二人,余各一人。顺天府及各直省府、州、县衙门内亦设,协助府、州、县长官经管春秋祭祀及考试等事。其书吏,属顺天府者为经承,属各直省府、州、县者为典吏。

张朝魁(生卒年不详),乾隆时人,袁枚任沭阳县知县时县衙礼房典吏。工书,能诗。其他无考。

甲子科,指乾隆九年,1744年,农历甲子年举办的乡试。

秋闱,指秋天举行的乡试。

翥,音zhù,汉字,从者,从羽。“者”意为“家”、“室”;“羽”指“飞翔”。“者”与“羽”联合起来表示“家庭豢养的鸟放飞上天”。本义:家鸟放飞。引申义:振翼而上,高飞。东晋·陶渊明《杂诗·忆我少壮时》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唐·宋之问《度大庾岭》诗:“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灵鹊,音líng què,释义为喜鹊。中国民间认为喜鹊通灵,所以能够报喜,故又称灵鹊。唐·无名氏《鹊踏枝》词:“叵耐灵鹊多谩语。”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浴未毕,忽闻鸟声嚄唶来,三人昂首上观,约有两三只灵鹊,仿佛象姊妹花一般。”

青牛紫气,指圣贤、隐士或祥瑞。源自典故“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青牛紫气度灵关,尺素赩鳞去不还。”

旧尹,音jiù yǐn,以前的知县。尹,古代官名。“尹”是中国最古老的纯粹官名之一,其地位和职权历代各有不同。商朝的“尹”,一般认为是史官,在当时地位较高。春秋、战国时期,“伊”出现在楚、宋等国的职官中。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令尹”,相当于齐、秦等国的“相”。春秋中后期,宋国以“大尹”为宰相。秦汉之际,楚国的官职又有左尹、右尹之称,项伯的职位就是左尹。自汉代开始,“尹”变成了地方职官名称。西汉时期把京师所在的郡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者既是区划名称,又是长官名称。东汉时京师所在地设置为河南尹。唐代把首都、陪都所在的州称为府,有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其长官称“尹”或“少尹”。宋代的府分为京府、次府,京府的长官本来称尹,因为宋太宗赵光义曾为东京开封府尹,后改为“知府”。元朝时州和县的长官也可以称为州尹、县尹(大州称尹,小州称知州),明清人把古代的县令与元朝的县尹结合起来给知县创造了一个别称:令尹。

三门,音sān mén,释义较多,此处指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郑玄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孙诒让正义:“云‘天子十二门’者,四旁各三门,总十二门。”在本条诗话,以“三门初见城四围”,记述袁枚被荐乾隆元年(1736)的博学鸿词科。

黄童白叟,犹“白叟黄童”,音bái sǒu huáng tóng,成语,指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宋·苏辙《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白叟黄童,织妇耕夫,庶几休焉,日月以须。”宋·芹庵《寿运使》诗:“白叟黄童喜色开,诞辰喜遇福星来。”按:在本条诗话中,“黄童白叟未全非”中的“黄童白叟”不是简单的颠倒,而是取其字面意思,叙说袁枚从黄头发的孩子变成白头发的老叟,并未面目全非,至今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汉南依依柳将落。这一句是化用庾信《枯树赋》句: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汉南,现在一般解释为汉水之南的区域;也解释为汉水入长江处两岸地段,包括现今的汉阳、南岸、江汉等地;甚或解释为今武汉市汉南区。其实,“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中的汉南是指古荆州(不是现在的荆州市)。《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桓温二十多岁时当过荆州刺史(治所在南阳郡),传说其在当时种了几棵柳树,到五十多岁时再看到这些柳树时,说出了《枯树赋》里记载的话语。当然,后人考证,桓温种柳并不是在荆州,而是在南京附近的江乘县(今南京市栖霞区摄山镇)。其三十年重睹柳树是在其第三次北伐之际。《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留下典故“桓公叹柳”、“桓公泣柳”,慨叹,光阴迅速,生命易逝。

东篱团团菊正肥。此是化用了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用此比喻袁枚是陶渊明一样的高洁隐士。

瀛洲,音yíng zhōu,是虚构的仙境之地,指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先民认为海上有五座神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传说瀛洲在会稽海外70万里的地方,方圆4000里,上有神芝仙草。有高千丈的玉石山,叫青玉膏山,山中有泉水叫玉醴泉,泉水像酒一样,味道甘甜,喝几升就会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瀛洲上有仙人,风俗类似吴地的人,地理风貌则和中原很像。《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独步,音dú bù,释义:1、独自漫步;独自步行。《汉书·李陵传》:“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宋·辛弃疾《朝中措》词:“起遶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2、谓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慎子·外篇》:“(蔺相如)谓慎子曰:‘人谓秦王如虎,不可触也,仆已摩其顶,拍其肩矣。’慎子曰:‘善哉,先生天下之独步也。’”《后汉书·逸民传·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殿前曾作摩空赋。化用唐·李贺《高轩过》诗:“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摩:迫近,接近。如:摩近(接近);摩霄(接近云天,冲天)。空:天空。殿前作赋声摩空,意思是,在殿前吟诗唱赋的声音响彻云霄。本条诗话中“殿前曾作摩空赋”,则是说袁枚在曾经在殿前高声吟诗作赋,意在表达袁枚诗才高妙。

让他老凤蹲池边。化用唐·李商隐《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句。老凤:老凤凰。喻指老朽。

双凫,音shuāng fú,字面意思是两只水鸟;两只野鸭。典故,王乔凫舄。《后汉书·王乔传》记载:王乔为叶县县令,用神术将尚方赐给郎官的鞋子变为两只野鸭,每月朔望都飞到京城朝见皇帝。后用“双凫”代指地方官。本条诗话中,袁枚来沭阳任知县,故有句“着我双凫下云路。”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河阳一县花,典故,《白孔六帖》:“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晋代潘岳 (字安仁) 任河阳县令时,满县种桃李花,人称“河阳一县花”。后用此典称颂地方官治理有方,当地风物美好;或指某地的花。

仁风,音 rén fēng,释义: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东山,指谢安。东晋时期,名相谢安曾经隐居在会稽东山,呼朋唤友,游山玩水,吟诗论文。唐·李白《东山吟》诗:“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甘雨,音gān yǔ,对农事特别适时的雨;甘霖。《尔雅·释天》:“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甘雨真随百里车,典故:甘雨随车,音gān yǔ suí chē。《太平御览》卷十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处,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后因以“甘雨随车”喻德政广被。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49)上

    【原书卷八·七二】余雅不喜苛论古人。阮亭骂杜甫无耻,以其上明皇《西岳赋表》云:“惟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指杨国...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310)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yf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