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今年已经八十五岁啦,但是她记性特别好,总喜欢和我们说她以前的故事。
奶奶小时候住老姆井,那里有好几口盐井。那里的人就地取材 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煮盐为生。
奶奶告诉我们他们要早起把盐水打好,运回家。一般天不亮就要起床,因为去晚了占不到好盐井,而且别人打盐井水时容易把水搅浑,煮出来的盐就会有杂质。
老姆井遗址盐水品质最好的那口盐井离奶奶家比较远,所以曾祖父就需要比别人起得更早起打盐水。
曾祖父起床后,曾祖母和奶奶她们也要起床,收拾好卫生之后,做好早饭等曾祖父回来。
曾祖母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曾祖父快回来了,就要把锅热好方便曾祖父把盐水倒锅里煮开。
由于奶奶她们那辈是四个姊妹,没有兄弟。所以奶奶她们需要去山上自己拾柴火。由于她们都不太会使用斧头等大型工具,所以她们只能拾点别人不想要的小柴火回来。她们四姐妹也不会用马驼,所以只能自己背回来。
奶奶她们拾的小柴火不耐烧,所以她们每天都必须有一个人守着炕,往里面添柴火。其他几个就要去拾柴火或者放牛。别的家里劳动力强的人家,只需要往炕里放几根大柴火就可以出去玩一会啦。所以奶奶常常会趴在窗户那里看着她的小伙伴在外面跳绳。
偶尔村里会有卖凉粉的,这时候就会有一群小朋友围着她。她就会告诉他们去拿盐来换。然后奶奶他们就会去偷偷拿家里的盐。出去的时候是一碗雪白雪白的食盐,回来就是一碗黄灿灿的凉粉,上面还撒着葱花和辣椒。
曾祖父会用食盐和山上彝族的居民换粮食吃,但一般都只有洋芋和玉米。有时候也会拿着盐去街上卖钱,然后给奶奶她们带点小零嘴还有一些日用品。
等曾祖父上街的那一天,奶奶她们就会一直在村口等着她们的爸爸回来。
至今我也不知道煮盐的全部工序,奶奶总是讲着那些她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却没告诉过我煮盐的工序。
煮盐伴随了奶奶的前半生,一直到政府封了盐井,奶奶她们搬迁为止。
由于奶奶他们的煮盐没有添加碘的重要物质,只是单纯的加工。导致部分食用这种盐巴的人残疾,所以政府封了盐井。
我每每看到村里的那几个重度残疾的叔叔阿姨,就会想起奶奶的煮盐岁月。
图片皆来自我高三语文老师老师拍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