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有人问:我们总说数据分析驱动业务,可实际上我做完数据分析给了建议,业务不是不执行,就是阳奉阴违,看起来数据指标做高了,可业绩就是不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统一解答一下。数据驱动业务,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今天先不扯太多概念,从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入手。
公司里领导是怎么要求运营、IT的,就跟家里父母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信你看:
方法一:大吼大叫
父母经常喊:你要好好学习!你必须好好学习!!你不好好学习就去扫大街!!!
领导经常在运营面前喊:你要把kpi搞上去!你必须搞上去!你不好好做就去扫大街!!!
这么喊有用吗?当然没用,问题在于:光喊着要做好,却没有任何可量化的目标。你指运营和IT望干什么呢,只要求结果,不给方向的领导,统统都是尸位素餐。
方法二:考100分
父母经常喊:你要考100分!你还没考100分?你什么时候能考100分?
领导经常喊:绩效要拿A!你怎么还没拿A?你什么时候能拿A?
这么喊有用吗?当然没用。要是有考100分的本事,还用你喊?要是没考100分本事,喊了有用?
问题在哪里?问题在:虽然有量化目标,但完全不切实际,不切实际的目标,指望我们咋做到呢。
方法三:多考10分
说到要切合实际,那父母看了看孩子的考分。哦,这一次考了80分。好,那下一次要考90分。
换到领导,领导说这次我们的kpi是10w,那么下一次就要拿20w!
这么有用吗?当然也没用,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每一次考试的分数,有可能和当时卷子的难度有关。有可能80分只代表平均水平,也有可能80分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如下图所示)
脱离大环境,只谈具体数字的进步,就会让个人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看似做的好,其实是因为运气好。看似做的不好,其实已经胜出众人,却被爹妈骂的无地自容。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奋斗的动力,把工作交给运气。
方法四:闯入前10名
既然要考虑大环境,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看排名,而不是看具体成绩。于是有些家长就这么定目标:你要考入前10名,你要再进步5名等等等。
换到领导就会说:这次我们的kpi要成为全行业前十,或者进步5名!
这么有用吗?当然没用,问题在于:光讲名次,我们并不知道要干什么。如果这是跑步的名次,那孩子很清楚:我要加速,让腿摆动快一点,步子大一点。但是这是考试的名次哦,那到底我该掌握什么知识点,到底我该做哪些练习,他一无所知。
不谈执行,空谈名次,就会陷入一个很危险的状态:胜不知道所以胜,败不知道所以败。最后的结果就是排名高了骄傲自满,排名低了自暴自弃。
方法五:建立错题本
既然要考虑执行细节,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梳理知识点,建立错题本。把知识点列成提纲,然后对照着看孩子的对错比例。错的多的部分要加强,错的少的少练。
这么有用吗?
这些有用!很有用!其实很多每月收费大几万块的课外补习班,干的就是这件事。这样孩子终于能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了。但是,还能进一步提升效率。就是区分哪些题目难度大,大家都会错,哪些题目难度小,容易改进。如下图所示:
方法六:直接抄模范
既然要对着好学生,分析哪里差距大,哪些容易改进,有的家长就想了:能不能直接抄别人家孩子的做法呢?
这么做有用吗?完全没屁用,问题出在:看似方法六和方法五差不多,可差异在:从个案上看,永远有不可复制的部分。所以不能照搬个案,而是要找工作流程里可复制、可照搬的点。从流程上做改进。
真正的数据驱动是什么
真正的数据驱动有
建立数据目标
进行目标分析,结合内外因素分析合理性
进行流程分析,找到促成目标的关键环节
进行标杆分析,提炼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进行行动激励,促进一线达成目标
基于结果复盘,总结经验修正下次目标
这样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是真数据驱动。既给鸡汤又给勺子,既给目标又给方法,既给指引又保留灵活性,下属执行舒服,领导结果满意。
为什么达成这个结果那么难?前边吐槽了各种不靠谱的领导行为,作为数据驱动发动机的数据分析师,当然也有责任,最大的问题,类似上边方法七:作为数据分析师压根不懂业务,什么流程,什么大环境,什么操作SOP,统统不知道。
更有甚者,很多新人不屑于学这些一线实操,一门心思钻研机器学习,上各种微信群问:“领导让我分析运营策略优化,我该用KNN还是SVM?”只看数据不懂一线,于是一线各种造假数据满足他的模型需求,曲线漂亮了,业绩死活就是上不去……那画面真不要太美。
数据分析想突破ppt的限制,就得脚踏实地,对一线有作用。想达成这个过程,既需要领导支持,又需要数据分析师自己的努力,虽然道路艰难,但是也并非无迹可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