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配送的关键要素主要有:
用户 、餐饮提供商 、配送平台、配送员 、配送环境,这完全是一个多方市场化行为。下雨天应该不应该叫外卖的问题,可以转化为配送环境比较恶劣的时候,这个市场行为除了接受市场调节,要不要接受道德规范?
先从市场行为上观察:
用户:
需求:便利、舒适、灵活性、当然更多时候是懒;
成本:餐饮价+配送费
餐饮提供商:
需求:最大化商品利润;
成本:餐饮价;
配送平台:
需求:多多益善的订单量以及市场份额。
成本:配送费
配送员:
需求:当然是赚钱,多多益善。(通常订单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收益)
整个系统中用户方为主要的发起方,其他因素为结果方,并且任何一方变化会使另一方的决策随之变化。现在条件为:配送环境变为恶劣时,那随之会发生什么?
1、用户潜在需求量提升;
2、商家潜在收益降低;
要不要叫外卖,也需要问问商家、配送平台、配送员的意见嘛。
例如配送方作为多方的系统纽带,在用户、商户、配送员间灵活调整,就更好的满足市场变化。事实上,高峰与低谷、工作日与假日、高客单价与低客单价时的不同配送费用均是合理有效满足市场变化的调节手段求。
配送环境恶劣时,调节配送费就可以满足各方需求,为什么要不叫外卖呢?
从道德行为上观察:
个人观点,道德永远不要在市场行为中指手画脚,这才是市场能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不断完善的市场规则才是正解。 恶劣天气下配送员的风险应该由提供服务的配送方、餐饮提供商解决。比如雨衣、防霾口罩、高温补贴、保险制度、配送补贴等。
要不然在某些人看来,风和日丽的大好天气竟然让配送员送外卖,岂不是对配送员太残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