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写的一篇老文章,现在看还是很有针对性)
服务于我们自身工作实际的教研,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研;
能让老师自己感受到“我在成长”的成就感的教研才是活的教研,才是可持续发展恒久性教研。这就是我们对校本教研的理解。
教研不能再搞龙卷风,目标教学、调节教学、课改教学、学案教学、四分种教学、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今天这种理念,明天那种理念,所有理念、经验、模式都应当以校为本,以“我们的”教学实际为本,从我们自身的实际问题、实际经验出发,总结提升我们自己的,敞开胸怀融合他人的,自己的实际问题尚不清楚、不了解,不探究,动辄外求,而不内研,只能是跟风式教研,教师疲于奔命,教师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而只感到教研的疲惫。教研应当让一线基层老师感觉到教学实际问题得以有效地解决,有力地掌控,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自己的经验、有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话语权,有一定的思考探究,这才是教师个人的成长,让教师看得到自己的成长。
校本教研,就是让老师们自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表达自己的思考、经验、见解,让老师成为自己工作内容的权威者。而不是去给背某个专家领导的言论。
曾几何时,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研究没有话语权,突然像个傻子一样听专家们的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听他们研究出来的理念,然后领导们要求我们要迅速转变观念,然后我们开始不知道如何教学如何教研。领导从某处学来一个方法模式,便回来要求大家全面展开落实,没有讨论,不需论证,没有调研,没有实验,直接落实,尽快形成特色,尽快打出名声。不管是不是在以校为本,完全是以领导为本。
什么是校本?“我”就是校本,以校为本就是以“我”为本,我的问题解决了么?解决得好么?我的课教得怎么样,学生爱听么?对学生有意义么?我的教研只对我的问题负责,不应当对某种模式、某种理念负责,教育不应当出现因为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目标教学、调节教学、道德课堂、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或者某专家、领导的某种观点而因此成为一节失败的教学、不成功的教学、落后的教学,只要课上得有意思,有意义,有效果,有效率,那就是好课。
理念越来越新,课题越来越多,老师越来越忙活,谁吃上了肉,谁喝了点粥,而谁只在为他人做嫁衣?而自己的成长在哪里?
别让教研,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