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孩子父亲去世了,他无法接受,曾经阳光的他变得极为抑郁,无法让自己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每当自习或闲暇,根本学不进去,自习堂也总是拿一本自己特别喜欢的课外书沉浸其中,学习自然变得一塌糊涂。好心的校领导给他减免了很多学费,老师们都很愿意帮助他,毕竟他的学习曾经也非常优秀,但他性情乖张,与老师毫不配合,丝毫不接受老师对他学习上的帮助与严格要求。
老师找他谈话,他痛不欲生,痛哭流涕,他说:他要拯救他的妈妈,他要让他的妈妈快乐。
我知道,这个孩子对于父亲的突然离世,更多的是在表达“我不接受,我不允许,我不认可。”他想改变、拯救他的家。
而这个改变与拯救是目前的他毫无意义毫无能力毫无作为的,于是,他在逃避,在自我消磨,自我沉沦。这是很多人的思维方式。现实的突变让他无力、无助、无望,内心的欲望让他不甘、不愿、不容,这种冲突,直接导致一个孩子沉沦、消沉、自我麻醉。

父母的命运变化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以至于孩子把全部心思灌注到了父母那里,而根本无力面对自己。他在一心地拯救父母。
一心要拯救自己父母命运,注定活得更痛苦、更疲惫,他们会扰乱家庭关系的基本序位,把自己活成家庭关系里与父母平辈甚至是长辈的角色,承担着本不属于他应有的家庭职责,他们看似在为父母为家庭努力思谋做贡献,看似懂事、乖巧、知心、明理,甚至要成为家庭幸福的指路明灯,但他们却无力面对自己生命当中的困难、挫折、痛苦,他们内心的空洞感、无力感、迷茫感会在他们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时随机出现!于是他们会烦躁、焦虑、愤怒、疲倦……
他们面对父母的命运不是去接纳、感恩,而是去改变、拯救,甚至排斥、顶撞,这都必然地在无形中增加自己内在的痛苦命运的不幸,因为自己的生命、性格、命运都源于父母,而自己却要一心试图用拯救的心态改变父母,从内在来看恰恰是不接纳父母,不接纳父母的孩子,就是无法接纳自己,无法全然地接纳自己的生命状态,于是一种莫名的无力感时时会从内心深处啃食掉自己直面生活的勇气……。

在家庭关系里,孩子过多地把精力与心思放在父母命运的改变上,无一不会产生失败感、挫折感,进而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受害者家庭的牺牲品:“都是你们让我成为这个样子!”
于是他们进而会由家庭拯救者渐渐转变为家庭灾难制造者迫害者——叛逆、厌学、早恋、生病、……一切折腾人的现象都可能随时出现……

孩子可能永远理解不了这么复杂的生命关系,而父母却必需要明白:
孩子,谢谢你对我的帮助与付出,但也请你尊重我的命运,因为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我的父亲母亲这一切因素使我拥有了这样的命运,我已很幸福、很知足,如果有什么不如易,我会自己努力改变,当然也会充分吸取你的建议,但我需要你尊重并接纳我的命运,这是让我感到真正幸福的前提!而对于你,孩子,我只有一个要求,活好你自己!如果你有困难我们会全力帮助,你是我们生命的传承,因为有你我们才更幸福,请你看到我们真正的幸福……
让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庭序位里,活好自己,才会和谐自己,才会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