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许多家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强势的妈妈,低存在感的爸爸。
妈妈很能干,并且在家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在家里说一不二。
爸爸在妈妈的强势之下,变得越来越弱,一切唯老婆马首是瞻,即使老婆训斥也不敢吭声。在家里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
在个案咨询过程中,有不少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就存在这样的家庭模式。
我们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男人阳刚,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阴柔,是男人的贤内助。如果阴盛阳衰,就会引起家庭序位错乱,家庭关系就容易出问题。
家庭排列理论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在家庭关系中,男人的角色应该是引领者,女人的角色是跟随者。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力量更多来自于父亲。如果家庭序位错乱,孩子很容易出现认知混乱,潜意识里会产生对弱势父亲的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克莱因提出。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行为模式。
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小吴是一个高中的学生,父母都是务工人员,妈妈能干泼辣,爸爸老实懦弱。长大后的小吴,他的行为模式变得越来越像爸爸。
这就是最简单的投射性认同。
虽然妈妈一直在他面前贬损爸爸,他也非常看不起爸爸的懦弱,但内心却又不自觉的认同了爸爸。
同时,由于潜意识中对这种认同的对抗,他会不断用叛逆,破坏关系等方式,来释放内在情绪,导致思想的不断分裂,最终出现了心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