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读过,那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没钱买书看,都是同学之间互相借阅,看完了再换一本书。那个时代是琼瑶崛起的时代,同学们会偷偷摸摸的在课间拿着课外读本在那翻阅,好奇心促使自己也借了一本翻阅,一看是谈恋爱的,还死去活来,看不明白,以后有关言情小说就会绕道而行。
《傲慢与偏见》应该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国小说,当初第一次看的时候,对外国人名感觉绕口,但又说不出来的喜欢,情节扣人心弦,让人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完它。第一遍读完后又有读第二遍的冲动。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描写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相对保守的英国人门第观念下普遍的生活方式和世态人情。班纳特先生家有五个女儿,每个女儿的性格都不同,班纳特夫人因为没有儿子继承遗产,出于做母亲的私心,想把女儿都嫁的好一些,但是班纳特夫人自私,肤浅,愚蠢而不自知,连她的丈夫都以取笑她与几个小女儿为荣。这篇小说通过班纳特先生家五个女儿对待婚姻态度的不同,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大女儿吉英温柔贤淑,漂亮大方,父母把她教育成典型的英国贵族小姐;二女儿伊丽莎白聪明机灵,虽没有吉英漂亮,但遇事自有主张。三女儿玛丽资质平庸却自大,总想在人前出风头;四女儿凯蒂个性浮华,没有主见,注重享乐;最小的女儿莉迪亚张狂肤浅,最喜欢的就是参加各种舞会,却最得班纳特夫人的欢心。
故事通过小镇上搬来了彬格莱一家而开始,彬格莱先生是个条件非常好的单身汉,小镇上所有有女儿的家庭都把彬格莱先生作为女婿的最佳人选。彬格莱先生在自己的家中举行舞会,姑娘们打扮的花枝招展,希望能得到彬格莱先生的青睐。而其中吉英的美貌温柔很得彬格莱先生的欢心。班纳特夫人借此希望吉英能与彬格莱先生成就好事,并在这种场合大肆炫耀。与此同时,舞会上出现一位英俊富有的达西先生,但这位达西先生的眼光一贯挑剔,竟然看不上宴会上的小姐,宁愿呆站着也不愿邀请人跳舞,还因为他的怠慢得罪了伊丽莎白,这也让初次见面的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觉得达西是个傲慢的家伙,而不愿跟他多接触。达西却在舞会后逐渐发现伊丽莎白的美好,当达西看见伊丽莎白踩着泥泞到彬格莱家看望感冒生病的姐姐时,达西看到的不是伊丽莎白的狼狈,而且她那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但是两人的家庭条件悬殊,伊丽莎白家人的愚蠢,使得达西觉得伊丽莎白配不上自己,达西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向伊丽莎白表白,当再次遇见伊丽莎白并听说伊丽莎白不舒服时,矛盾中的达西经过思想斗争,去看望伊丽莎白并向伊丽莎白求婚,同时也把自己的困惑,矛盾心理告诉伊丽莎白。蒙在鼓中的伊丽莎白对达西的求婚反应迟钝,借机表达自己对达西性格上的不满,并拒绝了达西的求婚。
达西并没有因为伊丽莎白的拒绝对她产生不满,当莉迪亚与韦翰私奔后,默默的帮着班纳特家找到韦翰,韦翰并没有打算跟莉迪亚结婚,直到达西答允韦翰提出的条件,才跟莉迪亚举行婚礼,以免班纳特先生家蒙羞。而这些事情都是后来通过伊丽莎白的姨妈而知晓事情是在达西的帮助下才得以遮掩,从而对达西的印象有了改观。伊丽莎白的姨妈带伊丽莎白到达西的庄园去参观,通过别人口中得知达西并不像他表面看到的那么傲慢,不近人情,渐渐对达西有了好感。达西姨妈傲慢的指责伊丽莎白配不上达西时,伊丽莎白脱口而出,表达自己的心意,当达西知晓伊丽莎白对自己的爱意,再一次求婚,伊丽莎白含羞答应,故事最终圆满。
整篇故事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深刻到位,达西与伊丽莎白从互相之间的偏见入手,通过主人公人格魅力的绽放,逐渐发现对方的美好,通过对事件的处理,让对方的品格袒露,互相吸引。通篇以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感情入手,其中还穿插了彬格莱与吉英的感情戏码,莉迪亚的放浪与轻佻,韦翰的虚伪与欺骗,卡洛琳的现实,柯林斯的恭顺献媚。书中人物聪慧与愚蠢并存,通过对比,刻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有些人为了财产而走到一起,比如卡洛琳与柯林斯;有些人为了爱情走到一起,比如达西与伊丽莎白,吉英与彬格莱;更有荒唐的私奔而不知羞耻的莉迪亚与韦翰。每个人对待婚姻大事处理的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作者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当筹码,为了地位,金钱结合的婚姻是错误的,而只有双方以感情为基础,这样的婚姻基石才能稳固,强调了婚姻的重要性。通篇文字通俗,幽默,以讽刺带动诙谐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