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读书笔记(三十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
了解别人的人智慧,
了解自己的人明达。
战胜别人的人有力,
战胜自己的人刚强。
知足的人能够富有,
坚持力行的人有意志。
不离失根本的人才能长久。
身虽死而“道”仍然存在的,
才算是真正的长寿。
我的感悟:
这一章节主要讲解的是关于个人的品行修养。
在老子看来,人既要知人、胜人,更要自知、自胜。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战胜别人的人是厉害的。
然而,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才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只有深入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认清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成长自己。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如同《孙子兵法》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仅可以应用于军事,也可以实践于个人成长。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做到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只有充分认识对方的实力,才好做出相应的对策,不至于因为盲目自信而大意失荆州,更不至于因为过度保守而失去有利的战机。
《曹刿论战》中来自乡间的曹刿以他出色的才智帮助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并为后世留下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真知灼见。
对此曹刿做了这样的解释“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枯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
由此可见,在军事上,曹刿的战略战术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士兵的作战勇气和提高军事战斗力,与此同时通过对敌方的观察和了解,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利用最佳战机,以弱胜强!
这一战役的胜利,既有曹刿的内在军事才能,更有他对敌军战事情况的综合了解,能够充分利用时机从而实现最终的胜利。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国时期,苏秦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曾长年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他微不得志,却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名垂千古。
(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人并自知的基础上,学会知足,懂得坚持不懈,这样才是固守根本的方法,才能走向成功,继而得到永存。
此永存不是肉体的永存,而是精神的永存。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是可以永垂不朽的,肉体虽然消失了,而学说、思想、精神是可以长期影响当代和后代的人们。
(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譬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虽然肉体早已不复存在,但他的教育学说,他的治国方略,他对弟子的言行教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论语》。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千古圣人”,后世更是尊称其为“至圣”、“万圣师表”。
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在教育上,他首次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在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然而流传了二千五百多年,《论语》依然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它的经典语句,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即使是现代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它依然能启发我们的心智,激励着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20.2.18 云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