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戏》教学设计

《社戏》教学设计

作者: 晴空之下123 | 来源:发表于2023-02-18 22:05 被阅读0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

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

思考:本文课题《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又不多,我们是否把标题改为《童年》或别的什么标题?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分析情节

1、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么好呢?看。

2、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第四段第一句话。这句话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和主要情节“看戏”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有联系,这三段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地点、看戏的人,还有看戏的机缘--由于我随母亲回外婆家消夏,所以才得以看戏。这些可以称为“看戏”前的“序幕”。结尾写第二天六一公公送豆。

3、看戏的过程按时间或事件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几部分?

(4--30)看社戏戏前波折(4--9)月夜行船(10--13)船头看戏(14--21)月下归航、偷豆(22----30)

4、作者写来真麻烦!要是我们写可能就简单多啦。“一年夏天,我住在姥姥家,正赶上赵庄演戏,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架着船去看戏了。”一句话,多简单!连下面的情节也省了。这样写好不好?

不好。比方说我们逗小孩的时候,拿着一块糖,总是东藏藏、西藏藏,要么举得高高的,就是不一上来就给他。看戏却先让你看不上,就是为了有意思啊!这在写作上有个术语叫“蓄势”。就是为了调人胃口,使文章有波澜,让人爱看。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看戏之前的一波三折。

5.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1)A..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C.看社戏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E.去赵庄看社戏;

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6.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四,小结

突出平桥村的乐土乐事,点明看社戏的过程是事件的重点,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是三个重点情节。

五,课后练习

学习描写景物片断《夏天来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方面的反映夏天

第二课时

文中的平桥村,就是一个绝版的世外桃源。正如百草园是鲁迅的乐园一样,平桥村是迅哥儿的乐土,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请学生找出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的语句段,指导朗读几个重点段落,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景物之美、情感美和故事美,如:

1.情感美——开船出发:“一出门,……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体现看戏前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

2.景物美——月夜行船:“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赵庄便真在眼前了。”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可以从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此外,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3.故事美——月下偷豆:“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架船本领,最有趣的是偷豆一节,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第三课时

一,答疑解惑。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由同学们解答,不能解决的,由教师解答。重点引导大家集中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平桥村的情况介绍”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3.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4.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就是人情美、景物美、故事情节美。(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似的好豆” “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二,引导归纳中心: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三,布置作业

1.细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提示: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谈。)

相关文章

  • 《社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

  • 《社戏》教学设计(上)

    设计思路:抓住篇末点题之笔:“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

  • 《社戏》教学设计(下)

    (2)、景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A.平桥是乐土: a、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我心中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b...

  • 《社戏》教学设计(夏海芹)

    人生若只如初见 ——《社戏》教学设计 文/夏海芹 一、学习目标 1.看社戏,谈感受。 2.析人物,解乡情。 3.游...

  • 《社戏》教学后记

    回顾本课进程: 第一节:预习课(学生素读文本、写初读感受、质疑)、课后作业(课本思考探究一: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写了...

  • 《社戏》教学手记

    《社戏》是一篇小说,备课时我考虑要不要从重点强调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入手授课。结合单元目标“感受民俗”,又考虑到九年级...

  • 《社戏》教学反思(3)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我曾经彷徨过,...

  • 分享一篇好文:跟着《社戏》学写作

    文:陈牧羊 《社戏》作为一篇经典篇目,被名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膜拜的同时,也...

  •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1

    《社戏》作为一篇经典篇目,被名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膜拜的同时,也想结合自己的...

  • 向经典致敬――向《社戏》学写作2

    今天继续学习《社戏》的心理描写。 昨天两个班的教学设计,大思路一致的情况下做了些微调。二班是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准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戏》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nbkdtx.html